膀胱癌根治术后两种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尿控效果的对比研究

/ 2

膀胱癌根治术后两种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尿控效果的对比研究

丁才学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湖北荆州434300)

【摘要】目的:比较膀胱癌根治后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与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的尿控效果。方法:60例拟接受膀胱癌根治术及回肠膀胱替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膀胱全切术后分别实施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术后6个月进行尿控率及尿动力学检测并做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尿控率及各项尿动力学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后新膀胱容量大,内压低,顺应性好,尿控效果优于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

【关键词】膀胱癌;回肠膀胱替代术;贮尿囊腹膜外位;尿控率;尿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12-02

膀胱癌患者接受膀胱癌根治术后,尿流改道的处理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尿流改道的方法很多,国内外学者大多主张应用回肠形成新膀胱,其中可控性回肠膀胱替代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改进。故作者开展本研究,旨在对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进行改进,并对膀胱癌根治后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与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的尿控效果进行比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9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膀胱癌根治及回肠膀胱替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活检确诊为膀胱癌并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术后未选用其他临床治疗方式;②年龄≤70岁;③能按时进行术后随访,且随访≥6月;④患者本人愿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肾盂癌、输尿管癌等其它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共6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7~69岁,平均49岁。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肿瘤类型及分期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1,2]:膀胱全切术后,在距回盲部15cm近侧,取50cm回肠段,近段留取10cm作输入段,纵形剖开后用“2-0”微乔线缝合形成囊状贮尿囊,贮尿囊置于原位。然后将输尿管远端修剪成斜口,用“5—0”微乔线与输入段吻合,8号输尿管单J管从贮尿囊前壁穿出,并引至腹壁外。将新膀胱的最低处与远端尿道作6针吻合,恢复尿道的连续性。F20三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新膀胱,12天拔除输尿管单J管,14天拔除导尿管后正常排尿。

1.2.2观察组实施改良的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在膀胱癌根治术后,截取35~40cm回肠纵形切开后折叠形成N[3]或M型贮尿囊,以改良乳头法将两侧输尿管分别移植于新膀胱的上臂两侧,贮尿囊底部与尿道4~6针吻合,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其余手术环节同对照组。

1.3评价指标术后6个月进行尿控效果及尿动力学检测,具体指标包括:白昼尿控率、夜间尿控率、新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内压力、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剩余尿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尿控率结果及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尿控率结果及比较(例,%)

3讨论

膀胱癌根治术多实施全膀胱切除,这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大于T2期)的最有效方法。全膀胱切除后的尿流改道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而原位新膀胱术是目前认为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因其可以避免其它尿流改道后产生的如尿粪合流、尿外渗等不良影响,但是术后有部分患者会存在尿失禁,对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3—6]。所以原位新膀胱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尿控效果,即原位新膀胱术需要降低其部分或完全尿失禁的发生率,为此需要寻求一种新膀胱高容量、高顺应性、高尿控率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

本研究本着提高新膀胱的容量、顺应性和尿控率的宗旨,对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进行了改进,将新膀胱贮尿囊置于腹膜外,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改良的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后,其白昼尿控率、夜间尿控率、新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内压力、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剩余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而且新膀胱容量大,内压低,顺应性好,尿控效果优于传统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

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贮尿囊腹膜外位回肠膀胱替代术与传统的原位回肠膀胱替代术比较具备以下几点不同:①前者在术中将肠管剖开,重新折叠缝合,切断了肠管环行肌和斜行肌,减弱了其收缩力,并由于肠壁折叠缝合后不同部位、不同方向肠壁蠕动对囊内压力相互抵消,使代膀胱保持低压稳压状态,增加了膀胱的顺应性[6];②根据Laplace定律(容量=π×半径的平方×高),前者的新膀胱由于顺应性增大,其半径和高度随着增大,故增加了新膀胱的容积而降低了新膀胱的充盈期内压;③前者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因此腹腔内压对新膀胱的影响显著减小,有利于维持其低压稳压状态。

参考文献:

[1]ObaraW,IsurugiK,KudoD,etal.EightyearexperiencewithStuderilealneobladder[J].JpnJClinOncol,2006,36(7):418—424.

[2]AcimovicM,TulicC,DzamicZ,etal.ResultsofapplicationoforthotopicurinepersionaccordingtoStuder[J].ActaChirIugosl,2007,54(4):29—32.

[3]杨世斌,王学华.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102—103.

[4]邢念增,闫勇.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新膀胱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1):37—39.

[5]夏川,姜睿.原位回肠新膀胱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7,27(3):379—383.

[6]张维涛,付春香,郭骏,等.膀胱癌根治术后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3—15.

作者简介:

丁才学(1974—),男,荆州市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攻方向:泌尿外科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