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者组织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我国志愿者组织现状分析

张凯利

张凯利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

【摘要】在我国社会建设中,促进志愿服务实现全民化、社会化、规范化蓬勃发展,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重要项内容和途径。本文我国志愿者的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志愿者发展改进机制

一、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状况

(一)我国志愿者组织的起源。志愿者英文名为volunteer,源于拉丁文的“voluntas”,意为“意愿”。志愿服务是任何人以“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不为获取物质报酬”为前提,以“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为目的提供的服务”。最早时,我国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从国内来说,我国最初的志愿者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层面为为社区服务,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社区志愿者组织。90年代初期,出现了全国性青年志愿者组织。

(二)我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类型、多模式竞争共存状态。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青年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为代表的两支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组织发展的三种主要具体模式:

一是自上而下发起、推广模式。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青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的发展。青年志愿者协会由共青团领导开展工作,是一个特殊部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组织动员力量强”,适合于服务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型项目和党政中心工作的推行。

二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广模式。该模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主要特点是“自组织性强”.具有自发性、个体性、灵活性和直接性。

三是自下而上发起、发展模式。该模式典型代表是草根组织(Grass—rootorganiza.tions)。如各类环保志愿组织。以1994年“自然之友”的成立为标志。该模式比较接近于西方志愿组织的发展模式,但鉴于我国目前条件,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发展关键是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策的扶持。

二、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性不足,行政化色彩过浓。志愿服务事业必须强调社会化参与、社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和市场力量的参与,独立性是其基本特性之一。但是,我国目前的志愿者组织主要还是由行政力量推动,其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较低,自主空间不足。

2.缺乏经费和政策机构保障。由于存在重视使用、忽视支持,重视付出、忽视资助的现象,使志愿者组织可持续发展乏力,其社会效益受到了一定制约。主要体现在:政府投入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等。

3.存在短期行为缺乏后劲。由于志愿者组织得不到事业性长期发展的支持,其领导和成员较多考虑短期的服务效果,而未能考虑长期的服务计划,致使许多公益性活动存在虎头蛇尾现象,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二)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该阶段志愿者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政府管理机制的制约因素。一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基本导向就是对志愿者组织进行控制和约束。二是政府管理部门为志愿者组织的登记和成立设定了过高的门槛。三是对志愿者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四是严格限制志愿者组织的活动经费、范围和内容,扶持措施和激励政策不足。五是政府对志愿者组织也实行宏观调控。六是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存在着法律的“真空”地带。

此外,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也缺乏相关的法律解释,如参加危险性志愿组织人员的人身保险问题等尚未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2.志愿者组织自身管理亟需完善。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需要升级。首先是人员招募与选拔机制不健全。其次是对志愿者的科学培训和有效管理不够。第三是“重服务轻管理”的工作观念和思维方式非常普遍。

3.社会有待于提高对志愿者组织的认同。由于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较晚,同时,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另外,企业界对于志愿者创造的社会效益缺少认同。如企业对党员、学生干部的身份和在学生会任职的经历常常被视为能力的见证。而大学生从事志愿活动的经历则往往被忽略。

三、构建志愿者组织发展机制的设想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社会和志愿者组织三方共同推动志愿者组织发展。

(一)建立志愿者组织发展的政府促进机制

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构建政府与志愿者组织的互动合作关系,确立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性、保障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性。二是从转变政府职能角度出发,改革志愿者组织管理体制。主要是理顺政府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和责任关系、改革对志愿者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整合志愿者组织管理机构。三是夯实志愿者组织发展的法制基础,解决志愿服务立法与现有法律法规的配套问题。四是创新志愿者组织管理模式。

(二)完善志愿者组织发展内部治理机制

志愿者组织要完善内部治理这一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要明确使命、优化志愿者组织内部构造和功能、完善志愿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志愿者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组织公信力。

(三)建设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社会协同机制

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实现对志愿者组织的良好治理,既需要政府促进机制和志愿者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外,还需要培育社会协同机制.这也是发展志愿者组织不可或缺之要件。第一,是必须整合信任、非正式规则、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文化观念等社会资本,培育深厚的公民社会底蕴,并建立志愿者组织的社会认同和激励机制,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是要对志愿精神正确理解,把大力普及和弘扬公众志愿文化作为重中之重。第三.要发挥社会各界监督作用,主要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等。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纽约: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2】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