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素文

李素文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急诊科045000)

【摘要】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急性颅脑出血并发休克患者资料78例,按照接受的治疗手段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静脉注射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20%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PP、MAP、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CCP、MAP、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试验组CPP、MAP、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对颅脑出血引起的休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渗氯化钠溶液休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03-01

我国卫生部在2001年将“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技术”列入“十年百项推广计划”。该方法由Velasco等于1980年首次报道,在治疗严重失血性休克时,使用静脉注射少量高渗氯化钠溶液可以很快提高血压,增强心输出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现如今,使用7.2%-7.5%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复苏液,已被被公认为治疗临床休克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颅脑出血并发休克患者78例,经临床诊断确认为失血性休克,男性4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3.19±5.67)岁,按照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GCS评分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试验组使用静脉注射7.5%高渗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20%甘露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统计比较。使用GCS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分析

将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输入电脑,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CCP和MAP指数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PP和MA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CP和MAP的比较(x-±s)

3讨论

近年来高渗氯化钠溶液在临床上逐渐普及,高渗氯化钠溶液是指浓度高于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溶液浓度为7.5%,有研究表明,液体中的氯化钠浓度决定其对扩容效果的影响,0.9%-7.5%的溶液可以提高血压和心输出量,但是10%以上这种效果就不再增加,氯化钠浓度过高,有导致抽搐的危险[2]。失血性休克多需要输入失血量3-4倍的平衡液才能起到复苏效果,大量平衡液可能导致体内产生严重的水肿,使用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减少了输入量,避免了这一问题[3]。

本次研究显示,对严重颅脑出血导致的休克,使用静脉注射高渗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和GCS评分,降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静脉注射20%甘露醇—相比,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秀军,陆远强.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概述[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2012,10(3):244-245.

[2]周伟.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7-18.

[3]杨艳梅.小容量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39-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