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徐星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8
/ 2

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徐星星

徐星星

身份证号:43010419760127XXXX

摘要:城乡规划设计作为全局性、前瞻性工作,涵盖城乡的空间布局规划,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城镇化,同时也在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主动融合生态建设设计,追求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将就这一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本文对于城乡规划设计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融合

城乡规划设计对于城市未来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城乡规划设计必须把握时代的主题,必须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一、当前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急功近利,缺乏绿色发展意识与环保意识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均奉行“以GDP论英雄”;因而许多地方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时,优先规划、设计工业区、开发区与商业用地,这的确可以带动地方就业与经济发展,但却挤占了大量农业用地、公共配套设施用地与公共绿地的面积。一些地方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肆意侵占原生态土地资源,盲目发展房地产业,为破坏原生态自然环境,大规模兴建“空宅”乃至“空城”埋下了伏笔[1]。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了个人政绩,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大搞形象工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时缺乏绿色发展意识与环保意识,片面关注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显然有悖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乡村规划难以落实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对乡村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生产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实施规划。但实际情况却是乡村规划难以落实到位。许多县、乡、村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盲目地发展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力密集型中小型工业企业,结果破坏了完整的工业布局,又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形成了难以处理的无效产能。乡村规划难以落实,已经掣肘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设计

(一)生态建筑

学术界、建筑界对于如何界定“生态建筑”,一直存在着热烈的争论。有专家统计,国内外关于“生态建筑”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为行文方便,我们将生态建筑描述为:兼顾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借鉴生态学的原理、方法,结合现代建筑学理论、现代建筑技术,加以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的建筑。生态建筑自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是工业化的产物。进入二十世纪后,人们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坚固、耐用的民用建筑及摩天大楼,从此告别了茅屋、土房,重塑了天际线,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2]。——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却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业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专家认为,如若考虑拆除建筑的能耗,则建筑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50%),国内建筑业2018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20亿吨,占当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国内建筑业每年消耗的砂、石、土超过120亿吨,每年消耗的水超过10亿吨,不仅占用、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建筑用地皆已接近饱和),而且排放了超过50%的大气污染物,50%的水污染物,50%的城市固体垃圾。——因此,国内建筑业必须向生态建筑转型。

(二)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融合生态建筑设计

2.1最大限度地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融合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必须坚持节约土地资源。新规划的建筑用地应尽可能选用已开发,或具有改造潜力、升值潜力的土地,建筑用地环境必须安全、可靠,远离化工企业等重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如地震)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3]。要详细评估用地的资源与能源潜力,包括当地水资源的状况、日照时间、风能、气候条件,还有当地地形、地貌、土壤(以及土壤侵蚀)、水文、植被覆盖、动物分布、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的具体情况,尽最大可能地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必须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坍塌等灾害。

为节约土地资源,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适当提高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要厉行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

为减少建筑能耗,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做好生态建筑的选址。设计师必须牢记:并非所有的地理位置、所有的气候条件都可以兴建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应在良好的地形与环境上选址,尽量避开河道、泄洪平原、湿地、陡峭的边坡以及成熟、茂密的森林植被,尽量选择向阳的平地(一般来说,生态建筑的建筑用地的坡度应控制在0.3%~5%之间),以满足天然采光[4];还须考虑当地的风速、风向、风力,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暖通能耗(研究显示:暖通能耗占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一);设计师还须考虑生态建筑的布局、朝向、间距。要通过合理的布局改善建筑的日照条件与风环境,建立良好的气候防护单元;要根据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建筑朝向(若建筑位于北纬45°以北的亚寒带、寒带,宜东西向布置;若建筑位于北纬40°一带,宜东南向布置;若建筑位于温带、亚热带,宜南北向布置);生态建筑间还须保持适当的间距,保证每栋生态建筑的每个房间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日照量。

2.2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贯穿节能理念

有建筑学专家分析、研究了国内建筑各部位的能耗情况,发现建筑屋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7.8%~8.6%,外墙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25.5%~27.9%;外窗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19%~34.4%,楼梯间隙墙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8.7%~15.6%,地面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2.6%~4.4%,空气渗透耗热量占建筑总能耗的16.7%~23.7%。因此,在城乡规划设计,以及生态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必须抓住建筑外墙、外窗两个关键部位,要尽量提高外窗的气密性,应用新型材料,减少外窗传热耗热,窗口平面布置宜采用错位型或穿堂型;在外墙节能方面,设计师宜主动采用高效的外墙节能技术,使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5]。据研究,黏土实心砖的导热系数为1.18~1.66W/m•℃,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0.97~1.51W/m•℃,混凝土砌块的导热系数为1.06~1.64W/m•℃,而软木的导热系数为0.04~0.045W/m•℃,矿物纤维的导热系数为0.035~0.045W/m•℃。贯彻节能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尽量选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

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高速增长型转向高质量增长型。城乡规划设计也应当努力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主动融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从而促进我国城乡社会长期、健康、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蒲静.新经济地理视角下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分析[J].智库时代,2019(24):32+34.

[2]侯晓成.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26-27.

[3]景源.基于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1):118.

[4]黑玉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68.

[5]冯加富.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8(2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