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视角下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标准化视角下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曹振峰

哈尔滨市标准化研究院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要更加注重供给方提供产品的质量。文章从公共领域中供给方不足的表现形式、原因及措施三方面入手,分析公共服务领域中供给侧改革的困境,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以更好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标准化

引言:供给侧改革是当今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家与民众对于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呼声也最为强烈。当代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同时扮演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角色,该双重角色使得政府在对公共服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面对供给侧市场与需求侧民众,极易陷入顾此失彼的上升螺旋,使得改革的原本目标无法达到应有效果,并且陷入循环之中。而市场与公民的整体化,可以使得政府脱离出来,角色变得单一化,并且增强其宏观调控的能力;同时,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可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1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发展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供给方存在的不足是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供给方(社会组织)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不高,能力不足,竞争力弱等问题。所谓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公民及其组织的直接需求所开展和介入的活动。温总理曾经提出“公共服务是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信息等,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目前我国正面临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应不足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服务供给普遍呈现出供给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平衡、服务质量欠缺等弊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解决公共服务供需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

在国际层面,公共服务标准化分为两类,一类是英国为主导的以服务宪章为主体的标准体系,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制定“服务宪章”形式的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责任等。此标准化模式使英国公共服务绩效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近20个国家开展与英国宪章运动类似的公共服务标准化活动。另一种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绩效评估为主导的标准化模式。通过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对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承担公共服务外包业务的机构的公共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如今形成了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治理的完备模式。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也效仿和采用此法。

3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3.1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供给侧改革意味着首先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不断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由于我国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滞后,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低,领域相关的标准研制缺乏整体的体系规划与设计,公共服务事业标准化方面呈现“无标可依”“经验主导”的态势。标准的缺失无疑为公共服务质量的高效输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2公共服务监管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由于没有明确的民办机构准入及监管评估标准,民办机构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时,面临较公办机构更为严苛的审核及行政审查。除此之外,民办机构参与的部分公共服务事业领域中行业准入和行政监管二者之间存在前后监督审查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3.3公共服务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与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城乡的提高水平却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村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薄弱地带。一方面政府势单力薄,无法全面地供给农村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又垄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文件通常将行业准入表述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基本上仍按照自身工作逻辑对行业准入进行设限。或当社会力量进入后,需面对各种严苛的审核和行政监管,渐渐知难而退。致使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比重过低。

4标准化改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建议

4.1标准化驱动公共服务扩大高质有效供给

在国际上,标准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深入,在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标准化驱动公共服务事业规范发展得到有力的实证。随着“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的社会呼声的提高,标准化理念在国内外公共管理中得到持续强化,新公共管理理论越来越多地强调将标准化作为一种提高行政效能的管理手段。由此可见,在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标准化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环节至关重要。

在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标准化过程中,标准红线的划定应首要考虑公共服务的需求。人民的生活需求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顺势变化,政府应及时了解人民的多样化需求,特别关注边远地区、少数及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建立完善通常的需求表达机制,在制定公共服务质量相关标准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供给质量保障标准,充分扩大有效供给。

4.2建立标准体系,制定公共服务方面有关标准

制定有效的政府之间转移支付资金的流程与责任标准。以简化资金流动程序,部门之间有效传递信息,避免资金流动缓慢、责任模糊不清,从而提高转移支付的流动效率与利用效率,縮减政府之间由于财政能力差所导致的公共服务投入差。

制定农村农民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标准。确认农民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方式与责任。从而扭转“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的片面性与不合理性,使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促进供给结构平衡。

制定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统一的准入标准、管理标准与监管标准。避免模糊的准入政策与前后不一的监管模式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造成的冲击,使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供给模式,从而为农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5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充分了解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借鉴公共服务国际经验与国内现有经验,通过标准化的原理与方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对公共服务平衡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