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抽液(气)方法改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胸腔穿刺抽液(气)方法改进的临床观察

梁启坤梁运宁(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玉林

【关键词】胸腔穿刺术胸腔积液气胸中心负压

自2007年3月开始,我们开始使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制作真空瓶,应用于胸腔穿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因气胸行胸腔穿刺术86例次,其中男50例次,女36例次,平均年龄(27.1±10.8)岁。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228例次,男108例次,女120例次,平均年龄(44.5±10.78)岁。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引流瓶,灭菌消毒的密闭空瓶(500ml),两端带注射针头的橡皮管。

1.2.2使用方法①负压吸引瓶一端接中心负压吸引,另一端接灭菌消毒的密闭空玻璃瓶,调节负压不超过0.03-0.04Mpa,持续吸引抽取真空,制作真空瓶。②按传统胸腔穿刺术的准备工作及预定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③用手夹住橡皮的一端,另一端插入已制作成的真空瓶,此时橡皮管内呈负压。④按预定进针方向缓慢进针,当呈负压的瘪橡皮管突然复张并有液体或气体流入真空瓶,说明针尖已进入胸膜腔,即可停止进针,固定好穿刺针即可。

胸膜腔穿刺负压引流装置

1.2.3改良胸膜腔穿刺法与传统胸膜腔穿刺法(具体方法见全国高等院校诊断学教材),采用随机抽样进行比较,进针即可抽出气体或液体为成功,否则为失败。

2结果(见表1、表2)

表1两种胸膜腔穿刺方法结果比较

胸穿例次成功例次成功率%

改良胸穿法16115294.4

传统胸穿法15311675.8

表2两种胸膜腔穿刺方法并发症比较

胸穿例次并发症发生率

改良胸穿法16110.6%

传统胸穿法15363.95%

采用统计学软件STSS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各项比较,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

3讨论

胸膜腔穿刺术是一项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技术。传统采用的胸膜腔穿刺术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诊断学材料所介绍的方法,该方法沿用多年,对多数病例是成功的,但对于如:包裹性积液或中小量积液、肥胖或胸膜肥厚的患者,采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不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自制真空瓶,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与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进行对比,改良组操作简单,可由1人操作,节省人力,操作者及病人舒适度增加,中心负压持续吸引,速度均匀,胸穿针基本固定,刺激明显减轻,病人易耐受。传统法胸穿由操作者抽吸注射器,速度不均匀,密闭性差,并发症偏多,又因胸穿针易抖动刺激,增加病人痛苦,且操作者较费力。从表1、表2中可见,采用中心负压吸引自制真空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成功率为94.4%,而采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对胸膜腔穿刺成功率仅为75.8%,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3.95%,而改良胸穿法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6%。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自制真空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比传统方法更为准确、安全、可靠,使临床穿刺的成功率提高,并发症显著减少。

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抽取真空,使灭菌消毒的空瓶处于真空(负压)状态。而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液时,其潜在性空腔不复存在,腔内负压亦随之消失,当呈负压的穿刺针一旦进入胸膜腔时,其内的气体或液体便会流向呈负压的真空瓶,此客观指标,帮助判断穿刺针是否已进入胸膜腔内,避免穿刺针过深引起脏器的损伤。

经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自制真空瓶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较传统的胸膜腔穿刺术有许多优点:①可以单人独立操作,节省人力。②操作过程完成处于密闭状态,无须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减少了胸膜腔污染的可能[1]。③对判断胸穿针是否进入胸膜腔有一客观指标,克服传统胸穿针只凭术者经验和手感来判断,避免穿针因进入过深导致脏器损伤,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④中心负压调节一般维持在0.03-0.0MKpa,负压适中,引流通畅,流速恒定,不良反应少[2]。

本文为玉林市科研立项科题,项目编号:玉市科攻09027007。

参考文献

[1]罗德云,邱萌,李潞.虹吸原理恶性胸腔积液穿刺术中的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3,6(2):150.

[2]陈德祥何英.胸腔穿刺技术改进方法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年第14卷第13期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