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辉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610500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和提高生存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85例。结果:本组病例治愈102例,其中保守治愈18例,手术治愈84例,治愈率为96.2%;死亡4例,病死率为3.8%。结论:及早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的治疗关键。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诊断;治疗
在腹部损伤患者中,肝脏外伤发生率仅次于脾破裂(1),由于肝脏损伤出血量大、迅猛,甚至同时合并腹腔其他脏器损伤时,其休克发生率早、严重,其死亡率高,严重时病死率高达70%(2)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106例患者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中,男72,女34例,年龄18-67岁。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从32min-38h,平均为2.6h。单纯的肝破裂69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37例,最常见合并损伤的脏器依次为脾脏、胸肺、胰腺、颅脑、肾脏等。所有患者均经腹部X线摄片、B超、CT检查并明确诊断为肝破裂,且术中均证实有肝破裂。
1.2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组106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闭合性损伤89例,开放性损伤17例(其均为刀刺伤);体格检查所有病例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其中发现右胸或背部、右季肋区或右上腹部有软组织挫伤或局部出现瘀斑、肿胀有65例患者;17例开放性损伤均可见右背部、右季肋区或右上腹刀伤伤口,6例患者右侧胸壁有塌陷伴有骨擦感,1例有反常呼吸;58例患者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82例患者肝区具有较明显的叩击痛;36例有程度不等的休克表现。106例均行腹腔穿刺或在B超定位下穿刺抽出不凝血。B超和CT检查均提示有腹腔积液,有63例CT明确提示有肝脏损伤,23例B超提示有肝脏损伤,且均被手术证实。保守治疗病例12例,均被CT证实,且腹腔积液较少,生命体征平稳。
1.3肝损伤评估方法
临床上对肝外伤伤情评估分级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有AAST(美国创伤外科协会)修订的肝脏损伤6级分法(3)。本组肝外伤I级21例,Ⅱ级31例,Ⅲ级25例,Ⅳ级28例,V级1例。
治疗方法
2.1非手术治疗
本组106例患者中,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其中3例中转手术治疗。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符合以下情况患者采用此方法:①一般情况良好,脉搏<90次/min,血压90/60mmHg以上,且较稳定,血红蛋白90g/L以上,且复查无明显下降,肢端循环良好。②各种检查后排除腹腔其他脏器损伤,且B超或CT检查显示肝脏仅为浅表裂伤或小的肝内或包膜下血肿(直径<3cm),肝脏损伤确定为I级,腹腔积血局限或量少,估计在500ml以内,短期内复查腹腔积血量未明显增加。⑧受伤时间超过12h,而生命体征平稳,无继续出血征象者。凡符合以上条件者均首先选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是:①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4~8h行床旁B超检查复查,对比观察腹腔积血量是否有增多。②绝对卧床休息、输液、吸氧。③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在采用上述非手术方法同时完善术前检查和相关的手术准备,对出现需手术治疗指征者及时手术。本组有3例在观察过程中出血有增加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并积极行手术治疗后痊愈。
2.2手术治疗
对不符合上述非手术治疗条件者均行手术治疗。本组中有88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间断或8字缝合54例,止血纱布填塞加间断或8字缝合13例;肝创面清创,结扎创面血管、胆管,再用生物蛋白胶喷洒创面5例;不规则肝叶切除者,创面用生物蛋白胶喷洒创面12例;2例因右肝碎裂伤严重止血困难,病人肥胖不易暴露,行肝周纱布加压填塞止血。右肝静脉入腔静脉出撕裂修补术者2例。采取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共72例,以上各类手术方式均留置腹腔引流。
3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102例,其中保守治愈21例,手术治愈81例,治愈率为96.2%;死亡4例,病死率为3.8%。其中2例死于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DIC;1例因术后低蛋白血肿、脑水肿,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血外伤性坏死性胰腺炎,再次手术证实,术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病例术后腹腔无再出血、胆瘘、腹腔感染和再手术病例。
4讨论
4.1及时明确诊断及准确判断伤情。
肝破裂的发病率仅次于脾破裂,居第二位,占腹部外伤的15-20%(4)。文献报道(5):单纯性肝破裂病死率约9%,而有合并伤者病死率可高达50%,因此早诊断、密切观察、及时手术至关重要。依据外伤史、症状与体征及B超、CT等检查等不难做出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诊断。床旁B超检查是最佳观察病情的方法,不但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无创,且随时可重复复查,可了解病情的进展动态情况,如发现腹腔有大量积液或积液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时,应果断手术治疗。但是当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时,避免因强调辅助检查而延误抢救时机,应立即手术探查。
4.2合理治疗方式
4.2.1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成不变。根据我们的经验保守治疗的指征:①患者神志清醒,能正确表达身体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无剧烈波动;无大汗淋漓,四肢无湿冷,肢端循环好;尿量在50ml/min以上。②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症状无明显加重。③CT或B型超声判断肝脏损伤在I级的患者,腹腔内积液量少或局限。④未发现其他腹腔脏器损伤或不需要手术处理的损伤。在保守治疗期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一旦症状加重,出现进行性血压下降,腹膜炎症状加重,以及B超随访积液量明显增加时,应及时剖腹探查。
4.2.2肝破裂的手术:对于I、Ⅱ级肝破裂,只行单纯性肝修补术即可便可很好的止血。对于Ⅲ级及部分Ⅳ级肝破裂病例,必须采取清除失活的肝组织,结扎创面血管、胆管,彻底止血,必要时可用康派特医用胶喷洒创面,或大网膜填塞等清创性缝合肝创面。对于严重的肝破裂患者,目前大多主要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止血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秦锡虎(6)等认为对于粉碎性肝损伤者,不规则肝切除既可有效控制出血,又能切除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的失活肝组织,特别适用,但要尽量多保留正常肝组织,肝脏创面的管道系统应仔细缝扎,术后予以充分引流。
4.2.3对于某些术野广泛出血的严重肝破裂患者,常规止血方法难以奏效时,病情危重、术中随时会死亡的患者,为了挽救患者生命采用纱布填塞法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本组有2例采用此方法进行止血病人均获得成功。
4.2.4肝静脉损伤的处理,由于肝静脉血管壁薄,手术时显露和修补非常困难,在显露创面的时候可能会加重肝静脉的损伤,出现凶猛的出血,危及生命。因此进腹后应迅速阻断第一肝门血流,游离肝脏周围的韧带,然后再给予全肝血流阻断,充分显露破裂静脉再予以修补。
我们认为,肝破裂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保守治疗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应果断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保证彻底清创、止血和防止胆漏。术后的肝周充分引流,通过引流可以观察到腹腔出血及胆瘘的情况,还能够减少腹腔内积血、积液,是减轻膈下感染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麻晓林,杨志焕.1209例肝损伤的院内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2):100—102.
[2]樊嘉,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06:541—544
[3]MooreEE,CogbillTH,JurkovithGJ,eta1.Organinjurysealing:spleenandliver『J].Trauma,1995,38(3):323G24.
[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涕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6--427.
[5]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54~958.
[6]秦锡虎,黄伯华,唐剑星,等.肝切除术处理严重肝损伤[J].肝外科杂志,2004,16(1):58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