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课堂讨论的舵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当好课堂讨论的舵手

蒋根花

蒋根花江苏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被许多教育者广泛地运用着。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师拱手让权给学生。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讨论中的舵手。既然课堂教学的这艘航船交给了教师,我们教师就要当好舵手。那么怎样才能当好舵手呢?

一、教师要组织好“船员”、组织好讨论小组

首先,要组织好讨论的小组。好的讨论组合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加讨论的可能,这样各成员才能进行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讨论小组。可以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为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按性别差异搭配。还有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差异,讨论小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讨论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讨论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通过讨论,认识不同成员个性中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个性中不利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根据不同情况和主题采取一种或多种讨论小组形式的方法。

其次,要保证每一位小组“船员”的讨论权。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差异等因素,每个成员参与讨论活动的程度不一。教师除了形成恰当的讨论小组外,还要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位成员参与的机会均等。对于那些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成员,教师要激发他的表现欲,给予他发言的机会,对于他的发言无论好坏,均要及时给予一定的积极反馈,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逐渐使这些成员由被动发言转为主动发言。而有些参与讨论的个别成员会表现为发言过于冗长,不注意聆听他人的发言,甚至会打断他人的发言。对于这种成员,教师要扼制他的表现欲,当这些成员尚未表现出上述行为时,要及时地予以一定的言语或身体暗示,这样既有利于维持讨论小组,同时还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引导小组讨论。在讨论活动中,教师虽有既定的讨论问题、讨论目标,但有时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放手让学生构建自己的讨论目标,因此在实际讨论中有时会出现这些现象:讨论小组的目标一开始就偏离教师所设想的目标,随着讨论小组的兴趣发生变化,讨论目标也发生变化。小组中的个别学生的发言触及目标之外的学习内容导致群体成员注意转移,小组目标发生变化等。这时就需要教师掌握好方向,纠正讨论小组的目标,详细解释和重复说明小组的任务与目标,把学生的讨论集中在当前目标上或预定目标上,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绕开与目标无关的主题,同时还不能压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二、教师把握课堂讨论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

首先,教师要选好讨论题目。问题不能太容易,必须是能引起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有一定的探讨性、争议性,这样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其次,教师要给予示范。初次进行讨论活动的学生往往不知如何思考,不知如何理解和监控彼此的发言以维持群体的严谨思维,这时需要教师在讨论开始前,做好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示范工作。呈现个体思维,如“因为……所以……”、“如果……则……”等,通过播放录像或模拟小组讨论来呈现理解发言时的行为,“你的意思是……”、“对于你的观点,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等,呈现监控发言时的行为,“你能否澄清你的观点”、“你的依据何在”等。通过这两种方式把个体思维、理解、监控策略显性化,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些行为,在自己的讨论活动中能自觉、有意识地运用和反思这些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监控策略。

最后,教师要适当地促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予以一定的支持。当学生的思维模糊时,教师可提出要求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能为你讲的举个恰当的例子吗?”当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时,教师可提出要求进一步深入的问题,如“为什么……”、“怎样才能……”当学生的思维不是建立在之前发言的基础上时,教师可提出要求辨认发言相关性的问题,“你讲的内容与刚才×××的内容有联系吗?”当学生不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发言进行概括和总结时,教师可提出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

严谨的思维并不会自发地在学生讨论中产生,它往往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前示范地思维、理解、监控行为,在学生讨论中监控学生思维并提供支持。提供讨论的技术支持,这也是好“舵手”的素质体现。

三、教师保证课堂讨论中知识的准确可靠

为保证学生知识运用的可靠,教师要向学生解释可靠的知识,并提供一定的评判标准。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对自己所呈现的各种信息负责,要保证其准确、可信、清晰,要求学生必须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建立在之前习得的知识基础上,以保证知识运用的内在逻辑性和一致性,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在讨论中所呈现的知识是完整和具体的,需表明知识存在的参考框架和背景。当学生不能找到可靠知识时,教师可提供学生可靠的信息来源。当学生不能质疑知识的准确性时,教师要提供相同的或相反的案例。当学生运用的知识与讨论无关时,教师要予以提示或质疑。

总之,可靠的知识并不会自发地在学生讨论中应用,它同样需要教师采取两种措施——讨论前提出可靠知识的标准和运用要求讨论中监控学生知识并提供支持。舵手是课堂讨论这条船上目标最明确、方法最精准、技术最过硬、经验最老到的领导者,教师当好课堂讨论的舵手了,学生在讨论中自然能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优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