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兰英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730070
——《鸟的天堂》教学有感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紧扣重点,品读语言,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激活思维是养成使用语言良好习惯的必然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文本思维
全国著名学者、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语文课起码应像语文课,最好得是语文课。”这句话一直以来引起我的深思。语文的本色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
《鸟的天堂》安排在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课文分两课时,这里主要谈第二课时的授课情况及感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紧扣“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直扑描写静态的第7、8自然段和描写动态的第12、13自然段的词句,进行点评,让学生仔细品味、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事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样,既使单元训练重点落到了实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过程中“头发胡子一把抓”的盲目性。
一、以读为本,变听懂为读懂,让学生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多读,但是又不能盲目地去读,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去读。
在指导学生读《鸟的天堂》时,我充分让学生或朗读,或默读,或诵读,或齐读,或领读,或指名读,或分组读,在读的方式上注重多样化,以提高学生读的兴趣。此外,读也要有重点,对文中描写动态和静态的段落要多读,有时甚至让学生读一句话,如:“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有时让学生读一个词,如:“颤动”。同时,对读得好或读得不太好的学生都要给予鼓励。只有把握语言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读得准确,读得生动。
二、入情入境,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使阅读充满灵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作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感悟到文章的内涵。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我的家在祖国的北方,这儿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天空明朗,河水清澈。大地妈妈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切,用她那丰盛的食物哺育着我们……”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画眉鸟。清晨,我们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一曲,给寂寞的乡村带来生机……”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远方的朋友,请到‘鸟的天堂’来!让我们远离那被工厂浓烟污染的空气,远离那被猎人捕杀的危险,远离那乱砍乱伐、破坏鸟类家园的人们……”还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的同伴们。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三、激活参与,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教学《鸟的天堂》第7、8两个自然段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利用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看谁描述得最精彩;2.对照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图上内容的,找出文中写得最好的字句,说说写得好的理由,用什么语气读最合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把自己的描述和文中的描写进行比较,很快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一个学生说“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写得最好,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绿叶的茂盛;另一个学生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得好,写出了阳光下微风出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体现了榕树的生机与活力;还有一个同学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写得好,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树美的喜悦心情。这样,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既体会了语言的魅力,又领略了文中所描绘的静态美。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使训练重点得到了落实。
总之,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紧扣重点内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学生以读为本的感悟贵在落实,激活学生的参与要常抓不懈。唯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