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1大队430114
摘要:土洞是可溶岩地区特有的不良地质作用在上覆土层中形成的洞穴,它是造成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区工程建设的主要病害。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对岩溶地区覆盖型土洞的成因、分类、发育规律及勘察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评价方法及地基处理措施。
关健词:土洞;成因;处理
土洞是埋藏在覆盖型岩溶地区上覆土层内的空洞,其继续发展会造成地表塌陷,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土洞形成的地表塌陷具有地点的隐蔽性、时间的突发性,征兆隐秘等特点,危害极大,湖南省境内部分地区属浅覆盖岩溶区,尤其是采空区影响范围为岩溶土洞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因岩溶作用诱发的土洞地面塌陷时有发生,对地面和地下建构筑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网,以及村庄农田等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并严重破坏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困难。对工程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影响十分严重,威胁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对土洞的成因机理、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地基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在学术讨论与实践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土洞的形成过程
土洞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内在因素(包括土的结构、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基岩岩溶发育情况等),它们对土洞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外部成因(包括天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所造成的潜蚀作用),它们是土洞形成的“催化剂”,其形成过程如下:
(1)在岩溶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来被堵塞的落水洞,裂隙口及与其相连的下部排水通道复活,重新成为地下水集中活动的地段;
(2)地下水位上升,遇抗水性差的土,溶蚀作用加强引起土体强烈崩解,崩解物部分顺喇叭口落入下部溶洞中,初步形成上覆土层中的土洞;
(3)地下水继续作用,土颗粒沿岩溶洞穴裂隙被带走使上层土中的空洞逐渐扩大,向上呈拱形发展;
(4)土洞进一步扩大,空洞向地表发展,顶板渐薄到不能支持上部土的重量时便突然发生塌落;
(5)塌陷后,地面便成为地表径流汇集的场所,大量冲积物日益堆集,使底部逐渐接近蝶形洼池;
(6)土洞在形成过程中,沉积在洞底的塌落土体有时不能被带走而堵塞通道,若潜蚀作用大于堵塞作用,土洞继续发展;反之土洞就停止发展。因此,不是所有土洞都能发展到地表塌陷。
2、土洞的分类
目前,国内尚无系统、完整的土洞分类方法,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按照土洞所处的水文地质分带、形成因素、埋深将土洞分类如表1所示。
表1土洞分类表
3、土洞的分布规律
(1)土洞是岩溶作用的产物,其分布受岩性、岩溶水、地质构造等因素控制;
(2)土洞发育地段其下覆基岩中必有岩溶水通道,这通道不一定是大的空洞,与洞底连通的往往是溶蚀沟槽、上宽下窄的溶蚀裂隙;
(3)土洞的发育速度、规模与地下水动力条件、升降幅度及频率有关,土洞常沿构造断裂带发育;
(4)土洞常沿地下水主要径流方向分布,多形成于地下水抽水量急剧变化期间;
(5)土洞常分布溶沟两侧、落水洞、石芽侧壁、溶槽、溶蚀残丘坡麓地带;
(6)土洞多分布于岩土交界面附近,常发育于抽水降落漏斗范围内。
4、土洞的勘察
凡是岩溶地区有第四纪土层发育时,都要注意土洞的发育可能性。勘察方法应该以工程地质测绘和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辅以钻探和触探等手段加以验证,必要时结合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
(1)工程地质物探:按不同的工作目的开展多种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通常为(1:2000)~(1:5000),用于了解土洞可能发育的各种条件:
①区域地层岩性与结构、地质构造;
②地下水开采状况、人类活动情况;
③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调查。
(2)地球物理勘探:采用电探为主,地面物探与井下物探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地层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拟解决的地质问题,选用有效的物探方法,尽可能采用效果好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地质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瞬间电磁法等;
(3)钻探:布置适量的钻探工作,主要用于验证物探异常情况,查明土洞发育带,并结合取样、抽水试验及综合测井等多种方法取得有关参数,勘探孔数量应为物探异常点的15%~20%,以揭露浅部岩溶发育带为原则。
当基岩埋藏浅,地下水位埋藏在基岩中时,且上覆土层小于30m时,钻探深度应深至基岩面;当基岩埋藏深,钻孔深度应大于30m。如基岩中溶岩发育时,钻孔深度应根据研究场地稳定性的需要确定孔深;
(4)钎探、小口径螺纹钻、静力触探:通过钎探、小口径螺纹钻、静力触探与物探相结合,探明土层中土洞的分布特征,了解土层的变化,勘探点一般占物探异常点的25%~30%;
(5)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及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开展预防研究工作,在广泛、渗入、细致的调查基础上,搜集与塌陷有关的气象、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室内物理模型实验通过模拟试验,再现土洞发育过程,研究土洞形成机理。这是研究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的方法,可以取得野外无法取得的数据资料。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主要是建立工作区水文地质概念模拟,选择有代表性参数,注重数学模型与地质模型的一致性,进行模拟分析与预测。
5、土洞的地基处理方法
(1)清除换填法:当土洞埋藏较浅时且规模不大时,先挖小井清除土洞中松散充填物,然后回填夯实素填土、毛石或毛石混凝土等;
(2)跨越法:当土洞埋藏较浅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或板跨越未经处理或已经处理后的土洞;
(3)挤密法:当土洞埋藏较浅时,将砂桩、木桩、铁管、混凝土桩打入土洞,并嵌入下部密实的土层中,使土洞中的松散土被挤密后,形成复合地基;
(4)灌浆法:对于中、深层土洞,因挖弃换填困难时,采用钻孔注浆,将土洞填实;对较大的土洞引起的地面塌陷,可采用先抛石再灌浆处理。
(5)强夯法:对于土洞发育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采用此法处理土洞,既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又能使非稳定土洞破坏夯实,是大面积处理浅层土洞群的有效措施之一。
6、土洞勘查与治理案例
湖南宁乡县喻家坳乡处于煤炭坝煤矿采空区影响范围,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灰岩,由于早期煤炭的大量开采,地下水的不断抽排,地下水位频繁变化,加大了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的通道的连通性,以致上部覆盖土层土洞的形成,因近几年煤矿关停,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对土洞侧壁及顶板的侵蚀潜蚀作用,使土洞顶板越来越薄,诱发地面塌陷。2015年5月下旬喻家坳乡涌泉山村罗塘组两村民住宅中间地面形成的直径约5米的近圆形塌陷坑,深度在2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岩溶作用形成的土洞,诱发地面塌陷,以致邻近居民房屋地基失稳,墙体出现开裂,严重影响邻近村民的生活生产安全。
针对该组片区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对该片地区采用地质雷达勘查与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手段,在塌陷处的南侧及西南侧发现并确认了浅部土洞两处,对出现的塌陷坑采用先抛块石、砂卵石,再灌注速凝混凝土逐步充填到离地面约2米,然后回填粘性土,对发现的浅部土洞采用灌浆处理。处理后对邻近建筑物进行了6个月的位移与沉降观测,墙体开裂得到了有效控制,几年来该片区再未出现地面沉降与塌陷的地质灾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