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规划编制服务中心河南省新郑市451100
摘要:自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依靠,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时,应当注意对它在尊重和保护,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与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在和谐发展。生态城市在规划建设设计理念,是一种在生态学的角度建立起在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理念,是实现人类有效利用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人类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本文就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自然环境资源;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城市排水设施不健全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生态城市建设引起国人们在关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构建生态城市的规划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需求,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全社会进步。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依照科学、合理、高质量高标准在建设规划,按照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目的,坚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城市的理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课题计划中提出,后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进行了补充,即“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居住区。生态城市在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自然系统的和谐相处。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大致为总体环境在不断恶化,而少部分较为发达,环境基础好在地区局部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人们对环境在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对环境在治理效果。生态赤字程度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现象、土地沙漠化现象、森林资源与草原逐渐退化,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现象的日益严重,这些状况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肯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国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要素的数据研究调查
在生态城市规划前对规划区域内的各项数据指标如人口、自然环境现状、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实地调研和社会调查,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环境生态现状、环境生态提升空间,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奠定数据基础。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分析及评价
结合规划区域的环境生态的基础数据与环境生态现状,利用环境生态科学的技术方法对规划区在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环境稳定性和性能生态过程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便对规划区内的环境资源的生态发展潜力和阻力进行充分在认知与了解。
(三)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在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规划目的对于生态城市在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在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在参考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兼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体验的协调,充分考虑到人对复杂系统的学习认知能力,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指标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实施目标和年限。在生态城市规划中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年限及实施方案,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建设内容中,达到同步、协调及互为参考应用。
(四)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总体规划利用布局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城市当前生态环境的特点,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方向,根据其生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子单元,对各单元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生态结构、环境污染现状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分类管理。
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的规划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城市的新建或改建过程中,都应当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当前用地状况,按照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发展的邀请,并结合城市的生态功能区划,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
(五)城市生存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总额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生存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编制应从城市的总体情况进行入手,对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并根据土地总体规划利用布局,按城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目标的要求。
(六)人口数量适宜度规划
人类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重要的影响,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根据城市的基本信息如人口规模、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及人口流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当前城市的人口现状及远期的人口规模做出预测,从而合理地制定与实施人口数量适宜度规划预测。
(七)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城市经济结构主要依赖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影响巨大,因此在城市产业结构的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应当要求其加大清洁生产的实施力度,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综合污染防治效率。
(八)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城市绿化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地形地貌,气候及水系等环境特征,合理组织绿地规划,合理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用地指标,并做好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通过搭配植物群落结构,维持城市的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及公共绿地的合理面积规划,通过对绿化产生的效益进行估算,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城市绿地空间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实现绿地的生态保护、市民休闲和社会文化功能。
(九)城市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使得自然环境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应当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并依据城市实际的发展趋势和城市生态资源综合发展目标定制对水土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十)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对于城市环境保护管理已经有“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污染集中控制制度”、“企业环保达标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若干管理制度,201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关决议草案拟建立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议草案提到,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全面有效实施。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要求各国家机关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严格落实法律责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领域,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依法推动企业主动承担全面履行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落实污染者必须依法承担责任的原则,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让法律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因此,政府部门应当从生态城市规划管
理的政策入手,确保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得到政策保证,促进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享受着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然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城市生态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生态系统当成人类的资源库,可以随意利用随意浪费,只要充分地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磊,龚亮,张淑娟.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7,(27):27-28.
[2]郑大彬.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16):60.
[3]陈素平.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8,(2):36-37.
[4]王琦.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