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通榆河河道堤防管理处,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国内河道治理方法和国际上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生物法;水环境
对江河湖泊水体进行修复治理,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的要求。我国在河道治理方面起步非常晚,但还是取得一定的效果。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中主要有氮、磷等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物污染这两个方面。治理污染河流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国内外目前的污染河道水体治理技术不论是已经使用的还是实验阶段的一般可分成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类别的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生物类别的方法。
一、当前国内河道治理方法概述
(一)湿地工程水质净化技术
生态湿地本身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的功能,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时在土壤与耐水植物的共同作用下,缓慢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由于该技术生态湿地需求面积特别大,净化效率缓慢且低,占地面积大,技术建设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导致其实现尤为困难。
(二)人工与天然填料接触净化技术
水流从天然材料之间流过时会被过滤吸附,在其表面生长生物膜加快对有机物氧化分解;还有利用纤维状、绳状等人工塑料材料,作接触性氧化填料,来净化河湖污染水体。
该技术占地面积小,使用周期短,基本也不会有几次污染,但是有区域性以及净化不够彻底。
(三)降气增氧技术
在水中放置浮筒式扩散曝气装置,提升水中的溶解氧比值,为水体中提供充足的氧气便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该技术通常只能作为河道治理的辅助而并非主要措施。
(四)入河污水分散处理技术
为了减少污水处理厂规模和输水管道投资,尤其是对近郊区较为分散的入河污水,利用分散生物处理技术方法最为合适,在入河前就可以让水源污水就已经经过处理。
二、国际上采用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其中包括机械除藻、疏挖底泥、调水和引水冲淤等。疏浚污染底泥就是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理干净,很大程度上能够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而净化水质。调水的目的在于使用水利设施(如泵站、闸门)的调控将污染河道上游的清洁水源引入来净化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只能缓解污染度而并非真正的净化水质。
(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混凝沉淀、加入石灰脱氮、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等方法。该工艺对SS、浊度、TP、CODCr(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即重铬酸盐指数,下同。)去除效果较好,对重金属、TN等同样有可观的去除效果,且药剂用量非常少。该方法由于极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推荐广泛使用。
(三)生态生物方法
生态生物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其通过培育的植物或接种、培养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转移功能,从而让水体得到净化的方法,在实施中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净化效果好、低耗能或根本不会耗能、实施成本低廉等优点。除此之外,这种处理技术的特点是不会在水体中投放药剂,绝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能够与绿化环境和景观改善连接起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生物方法包括有生物膜法、河道曝气复氧、土地处理法、生物修复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1、河道曝气法
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能够加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国外许多的河流都会使用移动式曝气方式。该工艺具有见效快、机动灵活、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投资省、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操作便利等优点,极为适合于微污染源水和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固定充氧曝气的缺点,就是每个曝气点的覆盖面积小,尤其对基本不流动、相对封闭的水体,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移动式就避免了两者所有缺点。
2、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将微生物群体粘附于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在与污水接触过程中,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养料然后同化有机物,而起到净化污水的效果。目前国外往往在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上采用排水沟的接触氧化法、砾石间隙接触氧化法、薄层流法、伏流净化法和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这些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两种接触氧化法。能够把一种非纺织性物质涂在沸石上去除河中的氨氮等无机营养元素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功效,这个方法运用天然材料为接触材料,不但花费少,而且净化能力好,所以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者其他水体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害有毒污染物质通过生物体内分解为CO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系统化的工程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上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两类:
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直接投放通过筛选培养的各种微生物菌种,国内曾报导使用过美国CBS菌来治理河道污染的试验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曾把光合细菌包埋入固定的河道中,用来处理的污染水体水样,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高达90%以上。
另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入微生物促生剂,促进水体现有微生物种群的繁殖。投入的促生剂在增加水体溶解氧、消除水体黑臭有着明显而且迅速的作用。在促生剂的作用下,使得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快速生长,使污染水体的CODCr、BODs两项污染指标快速下降,水体含氧量明显增加,从而消除水体黑臭。生物检测结果指明,投放药剂后将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自然选择,生物由低向高等自然选择,生物的平衡以及多样不会受到破坏。
4、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历史悠久的水处理技术。它是把土地作为处理的基本设施,利用植物根系、土壤的吸附过滤及自我调控功能和净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上对水体净化的效果。国外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在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氨氮和有机氯等有非常好的清理效果。
5、水生植物净化法
这个方法是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来净化水体污染的。比如利用湿地中的芦苇、浮萍等在一定的水域内净化水体。对于城市周围不具备开发规划的这样的地域来说,芦苇和采用简单的处理装置的相互结合,能够小规模建成对污染度较轻的河流的处理系统。不过部分生活污水的排入会有害虫、臭气和景观破坏等问题,所以综合考虑后才可以进行处理。
总之,国外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提醒我们要主动的吸取国外河道治理的技术以及经验。在河道治理这一项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中,环境治理工作者主动的钻研出更加好的河道处理的新技术。上述的方法都是最无可奈何的处理方式,而治理好河道必须从源头开始做好保护工作,提倡清洁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等。
作者简介:杨建(1976-),男,江苏响水人,本科文化,工程师,从事工作: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