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不良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消化不良患者80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多酶片治疗(对照组,n=40)与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消化不良病例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相较对照组7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腹痛,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腹痛及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率为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消化不良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理想,可促症状消除,且具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消化不良;复方消化酶;效果;安全性
消化内科多发性疾病领域,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较高病发比例,指经检查将器质性疾病排除,由胃和十二指肠生理功能出现紊乱所诱导的一组症状。目前本病病机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消化酶分泌不足、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相关,治疗以促进胃肠动力,对胃酸分泌加以抑制为主,但实践表明,部分患者应用此种手段治疗后,预后仍欠佳,而取消化酶制剂联合应用,作用十分突出[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除成效理想外,且安全性也居较高水平,现回顾如下,以指导临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消化不良患者80例,均与罗马III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9岁,平均(37.9±1.6)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0岁,平均(37.6±1.8)岁。两组均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饱胀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胃溃疡、胰腺疾病等器质性病变伴发者及合并肝脏疾病者,组间自然信息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组病例应用多酶片药物治疗,1片/次,3次/d,餐后口服;观察组:本组病例应用复方消化酶药物治疗,1-2片/次,3次/d,餐后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总有效率: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临床症状予以判断,以腹胀、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胃饱胀等为主要评估内容。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任何症状,10分表示症状极为严重,对症状总积分予以计算,即上述各症状积分之和,再用于临床疗效的评定。显效:总积分相较治疗前,呈75%下降;有效:总积分相较治疗前,呈50-75%下降;无效:总积分相较治疗前,下降不及50%。(2)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症状积分变化。即(20-胃内标志物残留数/20)*100%=胃排空率。(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包括腹泻、恶心、腹痛等。
1.4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资料症状积分采用(±s)表示,行t检验,总有效率和用药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
观察组消化不良病例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相较对照组7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消化不良总有效率对比[n(%)]
注:*P<0.05。
2.3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仅1例腹痛,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腹痛及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率为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除胃酸分泌和胃动力障碍外,消化酶分泌量降低、胃及十二指肠功能性障碍也为重要诱导消化不良的因素。研究示,消化酶不同,其在pH值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胃蛋白酶为1.5-2.5,胰酶为8.4,淀粉酶为5.0-6.8,此为应用复方消化酶对消化不良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复方消化酶目前在临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由胃溶颗粒和肠溶颗粒共同制成,其中胃溶颗粒包括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多种成分,胃蛋白酶可对蛋白质向多肽的分解加以促进;木瓜蛋白酶可对动植物蛋白水解,使蛋白质利用率显著提升;纤维素酶可使植物细胞壁降解,加快物质消化吸收进程,另外,可将胃蛋白酶激活;淀粉酶可对淀粉向糊精和麦芽糖的分解加以促进[3-4]。上述酶物质协同作用,可加快胃内化学消化过程,利于胃排空,进而降低未消化食物向肠腔进入的比例,促使胃胀感显著减轻;肠溶颗粒以胰酶为主要成分,可为肠腔内食物的自助消化提供协助,在慢性胃炎并消化不良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均较适合应用。两种颗粒协同作用,共同发挥祛除肠内气体、利胆、促消化等作用[5]。另外,复方消化酶可使胆汁分泌量增多,对消化吸收加以促进,还可降低胰脏功能障碍诱导的腹部胀满等不适,故在消化不良疾病治疗中作用十分突出。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消化不良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理想,可促症状消除,且具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咏冬,胡善联,何江江,等.复方消化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及药品经济学研究[J].中国医刊,2015,50(11):58-61.
[2]朱叶珊.复方消化酶胶囊对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128-129.
[3]姚波林,罗锦河,李彩凤.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消化不良120例[J].中国中西医消化杂志,2013,21(1):39-40.
[4]王顺.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A):46-47.
[5]郭芃利,古赛.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消化酶片治疗伴腹胀的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