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120急救中心1546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急救后的护理和管理方法。方法该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的80例就诊患儿进行了观察监测,在征得了家长的同意后,对这80例患儿进行了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和管理全程的观察。结果该80例患者中,有78例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是97.5%。有2例心力衰竭患儿抢救失败,分别是由重度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结论对于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急救后的护理和管理,要做到及时确诊并救治,加强医治过程中的护理和管理工作,能明显提高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nursingandmanagementmethodsofchildrenwithacuteheartfailureafteremergencytreatment.Methods80casesofchildrenwithacuteheartfailurefromJanuary2014toJanuary2015wereobservedandmonitored.Withtheconsentofparents,thewholenursingandmanagementof80casesofchildrenwithacuteheartfailurewereobserved.ResultsOfthe80patients,78weredischargedfromhospital,andthesuccessrateofrescuewas97.5%.Twochildrenwithheartfailurefailedtoberescued.Theywereacuteheartfailurecausedbyseverepneumoniaandcongenitalheartdisease.ConclusionForthenursingandmanagementofchildrenwithacuteheartfailureafteremergencytreatment,timelydiagnosisandtreatmentshouldbemade,andthenursingandmanagementworkinthecourseoftreatmentshouldbestrengthened,which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urerateofchildrenwithacuteheartfailure.
[keywords]children;acuteheartfailure;firstaid;nursing;management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儿童突发性疾病之一,它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综合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安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如果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挽救患儿的生命和提高救治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要求在进行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时,要做到及时确诊并救治,尤其要注重以后的护理工作。该研究就80例患儿的患病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的80例就诊患儿进行了观察监测,在征得了家长的同意后,对这80例患儿进行了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全程的观察。该组80例患儿中,有50例是男性,占总数的62.5%,30例是女性,占总数的37.5%。其中6个月以下的患儿有20例,占总数的25%,6个月~1岁之间的有40例,占50%,1~12岁之间有20例,占25%。其中入院后24h以内出现心力衰竭的有65例,占总数的81.25%,入院后24h以外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有1例,占总数的18.75%。诱发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先天性心脏病35例,重症肺炎22例,心肌疾病有15例,风湿性心脏病有8例。
1.2方法
1.2.1诊断依据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有:①患儿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幼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缺氧和身体发热不属于这种情况;②肝大到肋下3cm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比之前增大很多,并且排除横隔膜下移等原因导致的衰竭;③呼吸突然困难,身体上的青紫突然加重,或者患儿在安静时呼吸达到了60次以上;④心音明显低钝,出现奔马率的情况;⑤除营养不良、肾炎、VitB缺乏外,患儿有尿少、下肢水肿的情况;⑥患儿出现突然的烦躁不安,面色成发灰的颜色,而且不能用已有的疾病进行解释。第一至四项为小儿突发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和诊断依据,还应在确诊过程中还要结合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ECG等综合确认。
1.2.2急救措施患者入院以后主要的急救和治疗方法有:患儿均给予镇静,减少盐和水的摄入量;进行吸氧和氧疗;平喘祛痰;抗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加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张血管等。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完成后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和管理工作,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缩短康复时间;对需要注意的事项向家长强调,提高患儿的护理水平,以此来帮助患儿疾病的恢复。
1.2.3护理和管理措施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管护方法,需要医护人员根据不同患儿的病因制定管护计划,实施个性化的管护措施,帮助患儿减轻痛苦,加快疾病的恢复。
主要的管护措施有:①休息。卧床休息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患儿的耗氧量和代谢率,减轻心脏负担,医护人员可根据主治医生的嘱托,对患儿注射镇静剂,保证患儿减少哭闹和充分的休息,而且医疗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②密切观察。随时观察患儿的身体情况,观察体温、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尿液等,对患儿的心率、心脏跳动、心脉等进行动态的检测,还要注意患儿是否出现水肿,每天测量体重;③加强日常管理。在平常的饮食中,患儿要多吃些清淡、低盐或者无盐、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限制水分的摄入,少食多餐;④高热的处理。由于肺部出现感染,患儿的提问大多会在38.5℃以上,这是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或者给予降温药进行降温,并且做好记录,随时进行观察,避免出现高温惊厥的情况。药物降温是小儿通过自身身体的水分蒸发来实现的,但是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物理降温主要进行擦拭酒精、冷毛巾、冰袋等,这些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家长讲解清楚明白。
2结果
该80例患者中,有78例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是97.5%。有2例心力衰竭患儿抢救失败,分别是由重度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一例是因为肺炎的重度感染,出现了并发症,产生了呼吸困难,导致的抢救失败,另一例是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重度肺炎并发症。
3讨论
心力衰竭是指在正常生理静脉压的状况下,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肌病损等原因,引起心脏排血量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不能射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组织灌注量减少、静脉回流受阻,继而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和脏器淤血的临床综合征。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第52届科学年会上,心衰被Braunwald教授称为心脏病学最后一个重大战场,且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1]。急性心力衰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重症之一[2],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多见,且发病较急。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是儿童面临的主要重大疾病之一,不及时诊治,可危及患儿生命。目前来看导致患病的原因复杂,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对小儿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救治时,主治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表现以及有无病史确定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制定救治的措施[3]。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4]:①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患病原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导致的心衰,可以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一般肺炎心衰会随之好转、治愈;②药物治疗。临床多使用药物治疗,近年来应用的药物不断更新,不同药物在疗效发生机制和应用指征上有很大改进。经常使用的有地高辛,左西孟旦、内西利他等新药物也已经广泛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③非药物治疗。多采用膜肺、左室辅助装置等,临床疗效也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
急救完成以后,要对患儿进行系统护理,护理工作的好坏关系着患儿疾病是否复发、恢复过程中的身体状况以及身体恢复的情况等,这些都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在常规的护理中,为了减少患儿的哭闹,保持体力,减少心脏的负担,护理人员可以给患儿注射镇静剂,使患儿能够安静,保存体力,避免出现突发性心脏疾病。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5]。有研究[6]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效果,对4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和护理,观察心排血量、胸腔内血容量与氧耗量。发现干预后的心排血量、胸腔内血容量与氧耗量均有所改善,43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好转出院42例,只有1例高龄患者病情危重,心功能持续无改善。研究表明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排血量等临床指标,经实施相应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建立结构化电话支持、非植入式远程监护、植入式远程监护等系统的远程监护模式[7],更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系统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8]。通过调整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严格控制静息心率[9],可以改善其心功能情况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期过后,可以进行随访。有研究[10]观察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访管理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院内外随访管理,包括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死亡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对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11],成年心衰患者对心力衰竭一般知识、自我护理、食品交换份法知识、心衰识别与处理能力都明显提高。这一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小儿患者中探索使用。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期过后,患者心理与生理上的压力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烦闷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定期随访、规范用药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强化管理干预可缓解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有效提高了患者心功能,增强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12]。医院全科团队深入社区[13],对社区心衰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衰发作、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要关注心衰患者症状管理的自我效能,加强患者家长和家庭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患者对症状管理的自我效能[14]。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低和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更应给予重点关注。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愈率比较高,护理工作对于疾病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在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关注,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給主治医师,减少患儿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而且患儿康复出院后,家长也要密切注意患儿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
参考文献:
[1]李欣辉.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08,21(4):873-875.
[2]徐灵敏,张展.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和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1):9-12.
[3]李婉丽.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2,25(3):487-489.
[4]马沛然,黄磊.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3):953-955.
[5]李美丽.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急救与护理的分析及讨论[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5):46.
[6]孙秀月,张领,赵书琴.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提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81-82.
[7]张熠,何玲玲,曲莹,等.远程监护模式在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5):523-525.
[8]刘小娟,朱正炎,沈彬,等.系统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66-168.
[9]王璐,董梦青,吴迪,等.严格管理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33(1):35-37.
[10]房勇.45例慢性重症心力衰竭随访管理效果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9):133.
[11]周晶,潘悦.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8):881-884.
[12]李凤兰.强化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108-109,115.
[13]李建华,罗维,王志华.全科团队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2):1028-1029.
[14]尚刘文心,沈美芳,陈文瑶,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