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

刘丽中

刘丽中(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通过及时的临床治疗、护理之后,有103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临床显效率约为85.83%;15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12.50%;2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不明显,临床无效率约为1.67%;总有效患者为118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8.33%。结论:临床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救措施;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040-01

在临床当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主要有急性心梗、非Q波性心梗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之上,血管内部的斑块发生破裂,促使机体内凝血酶的形成,从而引发血栓,造成了一系列临床冠状动脉急性综合征[1]。

本院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采取了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59.7岁;患者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劳累性心绞痛患者47例,卧位性心绞痛患者44例,混合性心绞痛患者23例,梗塞性心绞痛患者6例;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临床研究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2.2临床急救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以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复方丹参等相关治疗药物行静滴,同时服用消心痛、硝苯吡啶、阿司匹林(小剂量)。一周之后,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外加5g1,6-二磷酸果糖于10分钟之内行静滴,隔12小时重复使用1次;同时予以6.25㎎~12.5㎎酒石酸美托洛尔内服,每日1~2次,以1周作为1治疗疗程[3]。

1.2.3临床护理干预措施①基础护理。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予以吸氧治疗,尽早建立静脉通路,采取心电监护,合理应用止痛、镇静等药物,积极进行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②心律失常急救护理。如果出现室速及室颤,及时行心肺复苏、除颤,予以有效的急救药物。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及时行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静滴,根据具体情况行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治疗。③溶栓护理。对于梗塞性心绞痛患者,如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则需于6h内病理性Q波未发生前行溶栓治疗,遵医嘱对患者注入溶栓药物,剂量相对要大,输入时间尽量短。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存在发热、血压降低、肤色潮红、出血等不良反应[4]。

1.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通过及时合理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之后,有103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临床显效率约为85.83%;15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12.50%;2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不明显,临床无效率约为1.67%;总有效患者为118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8.33%。

表1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情况例(%)

3讨论

在临床当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而进一步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使得冠状动脉内部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破裂,促使血管内部血栓生成,最终引发一系列急性冠状动脉相关综合症状及体征。主要有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升高性心梗以及ST段升高性心梗。通常情况下,患者病情发作相对比较急促,病情进展相对较快,病情较为复杂,临床死亡率相对比较高,为临床抢救以及护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同时也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治疗以及护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治疗及急救技术也随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抢救成功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急救技能,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在本文所研究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当中,103例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临床显效率约为85.83%;15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有效,临床有效率约为12.50%;有2例患者疼痛症状控制效果相对不明显,后转为急性心梗,临床无效率约为1.67%;通过临床一系列相关急救措施及积极的护理干预,疼痛症状控制有效患者共为118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8.33%。由此可以看出,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本文通过对我院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得出,临床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汉青.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5):113.

[2]王晶刚,陈正乾.低分子肝素钙、阿斯匹林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3):39.

[3]任凤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CCU护理[J],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6):65-66.

[4]孙丽.不稳定性心绞痛39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3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