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分析

戚艳梅

四川邻水县人民医院外二科638500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与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来对患者进行组的划分,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参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路径,而实验组则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实验组在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要明显比实施普通护理路径的参照组优异,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急救护理,能快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便于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在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类急重症,此疾病危险系数高、病情蔓延快,死亡率高达50.0%[1]。为提高临床急救效率,必须要重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从而在根本上降低患者的伤残概率与死亡率,其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重型脑损伤的基本诊断标准,且研究内容经过家属与患者的同意。参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4例,男性36例,年龄区间处在24~72岁,中位年龄为(45.3±10.2)岁,其中高空坠落伤有30例,重物打击伤有35例,车祸事故伤有35例;实验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男性42例,年龄区间处在25~70岁,中位年龄为(44.8±9.8)岁,其中高空坠落伤有38例,重物打击伤有32例,车祸事故伤有3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损伤原因等基本信息的分析,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组间比较。

1.2方法参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路径,而实验组则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展示如下:

1.2.1架构急救团队为满足一定的急救需求,能在第一时间来对患者实施急救,必须要架构专业化的急救团队,要求该急救小组应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护士骨干等组成,且组内应推行岗位责任机制,对每个成员的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小组设立时,会根据成员的基本技能与专业实力来进行分组,主要划分为呼吸支持组、处置组与联络组等多个小组[2],还要时刻设置一名值班经理,旨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类急救情况。

1.2.2入院前的抢救医院急诊室接到急救电话之后,急救小组必须要在5min内做好出诊准备。等到到达现场之后,患者应采取科学处理,对患者口腔、鼻内所存在的杂物,从而确保呼吸道时刻通畅,情况紧急时,要让患者进行及时的吸氧。结合患者实际生命体征与具体状况,对患者实施脱水处理或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应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还要预防各类并发症,要将患者的情况真实而具体的反馈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从而让急救人员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

1.2.3院内急救患者达到医院之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常规化的检查,还要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3]。然后,各个小组准备就位,依照自身的职责与义务来进行处理和操作,若患者属于呼吸支持组,则负责对患者的气道进行管理和维护。同时,急救小组要提前通知相关科室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检查或准备,以便于开展急救护理工作。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前、院内救治时间与转运中事故发生率的对比

参照组患者院前、院内救治时间分别为(14.1±9.3)min、(23.5±15.6)min,实验组患者院前、院内救治时间分别为(10.0±6.1)min、(16.1±11.2)min。参照组转运中发生事故18例,转运中事故发生率为18.0%,而实验组转运中发生事故2例,转运中事故发生率为2.0%。从数据上来看,实验组在院前、院内救治时间与转运中事故发生率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参照组100例中,极其满意42例(42.0%),满意32例(32.0%),不满意26例(26.0%),总满意度为74.0%;实验组100例中,极其满意68例(68.0%),满意30例(30.0%),不满意2例(2.0%),总满意度为98.0%。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比参照组高出很多,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亡率高,危险性强。为尽可能的降低损伤率与安全风险,应重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实施急救护理时,要求护理者应及时而快速的达到急救现场来展开救援,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及时为患者构建相应的静脉通道,并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急救转运,从而完成急救护理任务。

对此,本次选取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了解到此种护理模式在院前、院内救治时间与转运中事故发生率上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数据差异很是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时,便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慧飞,邹静.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1):200-201.

[2]袁明艳,陈琳.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54-56+63.

[3]周染云,范燕娜,王国权,孙静,张敏,于丹,赵岩.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0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