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创业之城”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天津“创业之城”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视角

刘冠华1东晓明2

1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天津300222;2天津中医药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天津300193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创新创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天津在推进此项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打造“创业之城”的一些粗浅想法,希冀对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之城;众创空间

当前,“创新创业”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时常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了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也纷纷简政放权,减免税收,积极贯彻执行中央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方针举措,从体制机制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中国创新创业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实施势在必行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家资源环境限制日趋强化,其承载能力已趋于极限,这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简单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举步维艰,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可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催生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抉择。

(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富国富民

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呈现出一个鲜明特点,即“四大一突出”,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人口总量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多年来,我国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就是要求政府简政放权,抓大放小,开放市场,放活主体,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益于各类市场主体自由、健康发展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国民增产增收,实现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前瞻布局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蓄势代发,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大众创新、创业活动,纷纷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此激发社会大众的创新活力,推进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从2011年“创业美国”计划的启动,到2013年欧盟“2020创业行动计划”的实施,[2]其中无不体现了创新创业协同机制建立的重要。正是由于国外在金融投资、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体系的相对完善成熟,使得在这些国家都形成了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要想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具备国际的视野与前瞻的布局,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二、天津推进创新创业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共存。在看到创新创业浪潮带给我们欣欣向荣之景的同时,天津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大众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尚待强化,创新创业的氛围还需努力营造。渴望创业、愿意创业和勇于创业的人数比例相对不高,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发展水平还存有差距。如何盘活“草根”发展势头,激发其创造潜力,促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更强、更快、更好,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其次,在制度改革与政策扶持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在鼓励大众创新创业方面,天津相应出台了数十项政策,比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天津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天津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大众创新创业,但是,这与北上广地区,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天津在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上、在顶层设计上还不到位。再次,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创新创业群体在由精英小众向社会大众转变的过程中,缺少了一些便捷的、开放性的、多要素的适合于“草根”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影响了创业的质量与效率。

三、天津打造“创业之城”的策略思考

(一)以顶层设计为抓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崭新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长期的创新创业专项规划,出台相应政策,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的逐层推进。既要有宏观的目标设计,又要有微观的具体措施,通过研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构建政府鼓励扶持创业、社会扶助支撑创业、大众敢于勇于创业的新体系。这个新体系除了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制度,还要囊括农业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产业扶持、跟踪服务、政策引导,又要涵盖财政部门对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还离不开金融机构为创业项目提供的优惠贷款服务。只有把这项系统工程做实、做强、做硬,蕴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的财富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二)以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资汇源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活力和创造力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催生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新气象正在悄然形成。近年来,天津在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而搭建了许多开放式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打通各个环节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但是针对大众创新创业的特点,面向大众、“草根”这一新型群体,便捷式的、多要素的、开放性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天津尚属缺乏。因此,研发设计型、科技金融型、产业服务型、认证检测型、成果交易型等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迫在眉睫。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供应、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担保、风险投资等各项服务体系,做好创新创业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为创客提供优质保障和强劲支撑。

(三)以“四区联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

当下,天津几大战略机遇叠加,机会千载难逢。从早期的“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近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区”的成立,为“创业之城”注入了新鲜活力。因此,四个试验区(示范区)的发展绝不能孤立起来,必须有机联动,和谐高效发展。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相互认同的开放式的服务平台以有效的整合四区的创业资源,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也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

(四)以教育驱动为引领,进一步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没有先进的教育作智力支持,就不会有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涌现,就更不会有创业者的成功。可见,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大众创新创业各项政策辐射的外延不再局限于企业,而应逐渐扩大至高等院校,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鼓励并支持天津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服务中心,激发广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切实将高等学校的专业与天津产业发展相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创业需求相对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之城”的打造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大趋势,积极营造富有活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设众创空间的示范工程,形成品牌、铸就特色,最终实现大众创新创业的燎原之势,一座勃勃生机的创业之城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屹立于渤海之滨。

参考文献:

[1]卜凡,雷捷,胡茜.国家共识达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入政府施政纲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3月6日,第2版.

[2]刘延东.吹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在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科技日报,2015年5月21日.

作者简介:

刘冠华,男,1978年生,河北迁安人,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科长,助理研究员。

东晓明,女,1982年生,辽宁鞍山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政工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天津市人才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引进国内大学毕业生来津创业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