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

/ 2

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

王飞

王飞(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1551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20-02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因此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强烈兴奋灶并迅速泛化,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反复放电。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小儿惊厥可由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所致,感染性疾病可分颅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和颅外感染(各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等),以热性惊厥最常见;非感染性疾病可分颅内疾病(原发性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畸形等)和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和低血糖等、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种中毒、心、肾衰竭、Reye综合征等)。

应注意询问患儿出生史、喂养史、感染及传染病史、中毒史、既往发作史。高热惊厥和癫痫既往可有类似的发作病史。

1.2临床表现

1.2.1抽搐

(1)典型表现: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群不自主、阵挛性或强直性收缩,头向后仰,两眼凝视,牙关紧闭,影响呼吸时面色发绀。或为不同肌群交替收缩,肢体有节律的抽动。口吐白沫、尿失禁常见于癫痫大发作。

(2)局限性抽搐:新生儿及小婴儿惊厥发作多不典型,如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或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涎、青紫、呼吸暂停。

惊厥发作时间不等,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或更长。

1.2.2惊厥持续状态指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惊厥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称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发作导致体内耗氧过多,可引起缺氧性脑水肿、脑损伤甚至死亡。

1.3治疗要点

惊厥发作时首要处理是迅速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缺氧引发脑水肿。缺乏急救药物时可针刺人中、百会、十宣、合谷等穴止惊,有条件时选用止惊药(如地西泮、苯巴比妥、10%的水合氯醛、苯妥英钠等),首选地西泮,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祛除病因是控制惊厥的根本措施。

2护理措施

2.1预防窒息的护理

2.1.1就地抢救患儿惊厥发作时,要立即就地抢救,不要搬运,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一切刺激,切勿大声喊叫或摇晃患儿,因为此时患儿机体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轻微刺激即可加重惊厥或延长抽搐时间。缺乏急救药物时可针刺人中、十宣穴止惊。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松解开患儿领口、衣服,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让患儿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喉痉挛时将其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品等。

2.1.3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等,以解除肌肉痉挛,并观察患儿用药后的表现,详细记录。

2.2防止受伤

惊厥发作时应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放上纱布,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对已出牙的患儿应用牙垫或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用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儿童床要拉上床栏,以免坠床,并在栏杆处放置棉垫,同时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防止患儿抽搐时撞伤;切勿强行牵拉或用力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

2.3维持体温正常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衣被不可太厚,多饮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为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者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超过38.5℃时,按医嘱给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退热处理1小时后复测体温。

2.4心理护理

对患儿及其家长首先表示同情、理解和关爱,经常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用通俗的语言向他们介绍患儿的病情、病因、诱因和对患儿积极治疗的主要措施等,解除其焦虑烦躁的心理;对年长患儿,尽量将其安置在单人房间,发作缓解醒来后会感觉到隐私被保留,避免出现自卑心理或失控感;.告诫患儿避免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鼓励患儿与正常小儿接触,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救治。

2.5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对患儿急救的处理、预防再发、避免受伤和后遗症的观察。惊厥发作时不要抱着患儿往医院跑,以免加重惊厥或造成机体损伤,应就地急救,发作缓解后应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告知家长高热惊厥患儿在以后发热时还可能出现惊厥,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指导家长应采取的降温方法。对癫痫患儿,嘱咐其家长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不能随便停药,以免诱发惊厥,并嘱咐患儿避免到一些危险的地方,以免惊厥发作时不能自救而受到伤害。对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指导其家长在日后生活中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耳聋、肢体活动障碍、智力低下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之,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祝益民,主编.儿科重症监护与护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