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区人民医院1500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与传统X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率比较CT诊断率为98.04%(50/51),X线诊断率为82.35%(42/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肺气肿程度与病理表现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31例,占60.78%,中度肺气肿20例,占39.22%;病理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全小叶型肺气肿,合并双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患者10例,占19.61%,合并间隔旁型肺气肿5例,占9.80%,合并肺大疱8例,占15.69%。结论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CT;X线;诊断;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效果
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CTandtraditionalX-rayindiagnosing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complicatedwithpulmonaryinterstitialfibrosis.Methods51case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withpulmonaryfibrosis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5toApril2017wereselectedand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diagnosticrateofthetwomethodswas98.04%(50/51)and82.35%(42/51),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mongthe51patientswithemphysemaandpathology,31casesweresevereemphysema,60.78%weresevereemphysema,20casesweremoderateemphysema,and39.22%weremoderate.Allpatientswerealllobularemphysema,10caseswithdoublepulmonarylobularcentralemphysema,19.61%,5caseswithparathlonemphysema,9.80%,and9.80%.8casesofpulmonarybulla,accountingfor15.69%.ConclusionCThasahigherdiagnosticratefor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withpulmonaryinterstitialfibrosis,whichcanprovidereliablereference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keyword]CT;X-ray;diagnosi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withpulmonaryinterstitialfibrosis;clinical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以氣流阻塞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肺气肿或(和)慢性支气管炎,会影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肺间质纤维化为慢性进行性肺炎,胸部CT和组织学检查特征共存,常常互为鉴别诊断。研究显示,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早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现对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44~73岁,平均(57.9±4.1)岁;烟龄为18~52年,平均(38.4±5.1)年;其中呼气型困难11例,混合型呼吸困难20例。
1.2诊断方法以TCT300/EZCT扫描机(TOSHIBA公司生产)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如下:110mA,120kV,层厚10mm,层间隔10mm。扫描范围自肺底到肺尖,以软组织计算法进行重建,对全肺病变进行细致观察,在扫描检查过程中,嘱患者保持平静呼吸状态屏息。于患者隆突、距隆突上下各5cm处进行过分辨率CT扫描检查,层厚2mm,视野35cm,以骨算法进行重建。行肺窗观察,窗位为700~900HU,窗宽为1600HU。以双盲法分析图像,评估图像质量,对比CT与传统X线片表现。
1.3观察指标①对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检查,以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比X线及CT的诊断率。②对患者的病理表现、肺气肿程度、肺间质纤维化的CT与高分辨CT表现。肺气肿程度判断[1]:以病变组织占全肺1%~5%为极轻度;以病变组织占全肺6%~25%为轻度;以病变组织占全肺26%~50%为中度;以病变组织占50%以上为重度。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率比较CT诊断率为98.04%(50/51),X线诊断率为82.35%(42/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51例患者肺气肿程度与病理表现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31例,占60.78%,中度肺气肿20例,占39.22%;病理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全小叶型肺气肿,合并双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患者10例,占19.61%,合并间隔旁型肺气肿5例,占9.80%,合并肺大疱8例,占15.69%。
2.351例患者的X线表现51例患者均存在肺部纹理增强、紊乱,其中42例患者肺部纹理呈现弥漫性分布、蜂窝状、网状,占82.35%,37例患者网织状阴影中混有边缘不清晰、大小不一的小片状、结节状、点状致密阴影,占72.55%,40例患者出现普遍性或局限性透亮度增加,占78.43%,16例患者有肺大疱形成,占31.37%,10例患者伴有支气管扩张,占19.61%,15例患者存在毛玻璃样的高密度影,占29.41%,3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肺门阴影加深、增大、结构紊乱,占70.59%。
2.451例患者CT表现51例患者的CT表现: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且病灶一般分布于双肺下野外带与中下野外带。
2.551例患者治疗1年后CT表现经过1年治疗,20例患者病理征象未出现显著变化(39.22%);18例患者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35.29%);支气管管束扭曲、变形加重,蜂窝范围变大7例(13.73%);小叶内间质增厚4例(7.84%)。
3讨论
慢阻肺为呼吸系统常见性疾病,其中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占90%及以上。该疾病为可防治性疾病,临床上以肺功能的强弱判断病情,而肺间质纤维化属于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临床上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多认为是由肺感染、支气管炎,经免疫系统及炎症系统间接作用引发修复性反应。病理学表现主要有黏液分泌增加,气流受限,纤毛功能失调等。
临床上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法主要有X线、CT等。临床上目前对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由支气管-肺部反复性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2]。随着肺气肿病程不断延长,病情不断加重,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CT特征主要为[3]:①患者具有肺气肿及肺间质纤维化双重表现;②患者的肺气肿病情程度同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呈正比;③肺间质纤维化一般分布于双肺中外带及肺野。所以,随着肺气肿程度不断加重,病程不断延长,肺间质纤维化范围就越大,病情就越严重,肺部的固有结构破坏就越严重。该病的CT表现较为典型,一般可通过CT检查确诊。本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率为98.04%,明显高于X线诊断率82.35%(P<0.05),证明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CT检查的诊断率更高,优于X线。
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为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常见病理改变,原因是患者肺部空气潴留,肺内压升高[4]。此外,支气管血管束边缘毛躁、扭曲,提示支气管血管束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四周灶性结节、淋巴结扩张及肺泡壁状纤维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较为清晰,对于肺氣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本研究患51例患者治疗1年后行CT复查,显示肺气肿程度及范围没有明显变化,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及范围有变化,证明CT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情进展。
总之,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述红,黄小波,刘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与高分辨率CT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3):32-35.
[2]張定.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CT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14,29(1):8-10.
[3]王小华.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学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3):414-416.
[4]赵金勇,曹世文.高分辨CT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