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创作中的构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水彩创作中的构成研究

杨婉婷

杨婉婷指导教师:乔松

摘要在水彩绘画中。构成因素一直是某些画家,重点研究的方向。例如:怀斯,康斯太勃尔等。了解在水彩创作中所需要展现的方法及形式,更好地运用在创作当中,为其他同学在创作中遇到的疑问解答,为创作做好准备,让作品更完美的呈现。

关键词水彩创作构成

水彩画是众多绘画门类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有的绘画语言和审美价值使其在绘画领域中脱颖而出。水彩是泊来的艺术,最早只是在绘制大型油画时,用来打底稿,或是在构思阶段绘制草图时使用。随着经济、物质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或取向日益走向多元化。每个绘画形式都代表着不同群体的精神需求。也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下,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差异。水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很快适应了生活在追求简便、快捷生活方式下的艺术家们的个人需求。水彩画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中西架上绘画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作品中都体现着各自的传统文化韵味。水彩画处在中国的国画和油画中间,她即能表现中国国画的洒脱和意境,又能以大场面表现油画的空间和深度,有着极大的兼容性。近年来,由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新的媒介的冲击,这就大大地拓宽了水彩画的语言表现力。画家个人情感对题材的选择、以及对色彩和材料的运用,赋予了水彩画创作和创新以更深层的寓意。通过对优秀绘画作品的分析,让观者从中体会艺术家是如何运用水溶色彩内在的情感力量使画面充满生命的。对于熟练掌握和理解情感的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通过语言的运用更准确直观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意图,丰富创作的内涵,这是本论文最终要研究的内容。

综上所述,对水彩创作中的构成研究,主要是为了在水彩画创作中,不应只注重个性语言的发展和创新,不要将绘画作品只表现为形式、技巧的重复和罗列,在注重突出形式语言特点的同时,更要注重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心理层次上的视觉实效。它对水彩画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我们能多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我们只有对水彩画的构成进行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情感。水彩画因水色语言特性、技法表现形式及沉淀的肌理的艺术特色,被人们比喻成像抒情诗般的轻音乐,这是非常确切的。一幅优秀的水彩作品包含新颖的题材、艺术家丰富的感情,还包括流畅透明、清新湿润等水色语言。对水彩画形式的探索,需从根源性问题谈起,如什么是绘画构成中的形式及形式语言,以此引发的对水彩画本身形式语言的符号性特征,从而全方位的体会水彩艺术。

水彩画构成的形式语言则是用水作为调和颜料的媒介,通过有组织的形式语言符号体现艺术家的审美倾向,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水色透明、润泽、流畅的艺术实效。它所呈现的内容即体现水的流动性、水色的透明性,也蕴含着运笔的意境及自然天成的肌理。画家吴冠中说过:“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于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就比水墨画的神韵又具逊色,但她妙在水和色的结合,水的变幻,水的神奇,水的灵性给水彩画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是其他画中无可比拟的。”中国传统的水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是在自然与历史中沉淀的,这对于中国水彩画确立自己民族特色有很重要意义的。“以水比德”、“以水悦心”、“以水寄情”,已经融入中国水彩艺术家的灵魂中了。水彩画这个外来的画种,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融入了中国水文化意识的中国水彩艺术必将有辉煌的明天。

色彩是客观万物之貌,是构成绘画作品视觉传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色彩是绘画作品的外化相貌,是极富表现力的形式语言。水彩画中水色的结合,使色彩形成了明快、流畅、润泽及协调的艺术韵味。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变得更美丽。对于色彩美的感受东西方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表现。

被称为“英国水彩画之父”的保罗•桑德比是水彩画绘画技术的代表。他的水彩画的题材多取乡村风景,画面的氛围有牧歌式的情调。他在色彩上最求真实的光色效果,使色彩具有表现阳光和空气的能力。在他的作品《哈尔伍德公园》中,能看出早期英国水彩画的痕迹,但那天空体现出的时间性的光色变化,是他对色韵独特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画对于用笔要求很高,其行笔讲究皴、擦、点、染等,这与水彩画中枯笔、点染等笔法有点儿相似。中国水彩画家阳太阳,他的作品《春汛》,用笔洗练,苍劲有力,展示了画家的深厚的笔意内涵。可以看出他将中国画用笔的神韵融入到水彩画运笔中,增加其审美的价值从而提高水彩画的品味。

水彩画中的肌理效果是很难与集体物象相符的,但它却可以引起许多的视觉联想。让我们感觉有如细胞的萌动、星云的飞逝般的隐约之感。这种特殊的肌理美,是精神世界中潜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表现出“大象无形”的超然境界。这种通过水色渗化形成的肌理效果,一旦将艺术家的情感融入其中,便一发不可收拾,激发出画家潜在的创造激情。如:华纫秋的水彩作品《渔寨谱新歌》,则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彩画自然天成的肌理效果、自身的创作激情融入到自然界的物象中,创造了诗般的意境。他善于运用水色流动产生的物质沉淀表现变化中的自然气氛,画面效果独特而感人。

由此可见,在水彩艺术家的作品中对于肌理的运用随处可见,水彩画中的肌理效果,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彩画形式语言。在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中,追求艺术的肌理美,它予以具象艺术抽象的含义,赋予画面真实而灵动的美感。运用适当肌理效果,可以使水彩作品妙趣横生,从而补充水彩画表现形式的不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水彩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有“感物而动,情即生焉”的说法,情感和客观的形象是并存的,艺术家在其作品中表达情感与塑造形象可以说是一码事,是同种行为的两种表现。一幅艺术品必须具备情感的赏心性和形象的悦目性特征。就此看出,绘画中的各种形式语言的组织方式也就成了情感表现的载体。艺术家情感运用和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在艺术品的形成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情感的艺术品不能成为艺术品,充其量算是一张画。被世人认可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并具有传世意义的艺术品,必将体现了艺术家真挚热烈的真情感。

水彩画绘画语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了水彩画不拘一格的艺术语言特征。水彩画绘画语言是极富兼容性的,在现代派绘画的发展,全球文化的共通,物质材料的更新以及艺术家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绘画在注意本体形式语言的同时,有机的同其他绘画形式结合,并创造体现个性化情感的新的表达方式。水彩艺术家们也是这样,逐渐不拘泥于单纯的具象或是写意性的表现方式,而是向着形体的抽象性,空间的平面化,色彩的表现性等个性化的风格发展。多元(指的是情感、观念、样式、技法等多种多样,创新的程度达到空前的膨胀)风格共生的绘画语言表现方式已经是水彩画形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9.1

【2】王令中.视觉艺术心里[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