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马雪

马雪(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200031)

【摘要】目的观察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门诊和部分住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按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对照治疗组采用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除对照治疗组方法外,加用运动疗法。结果疗程结束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经t检验,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的减轻,但综合治疗组的患膝功能改变更为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物理因子具有较好的消炎、消肿和镇痛作用,运动疗法能增加肌力,增加患膝的稳定性,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两者联合运用,对患膝功能康复起协同作用,更好地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物理因子运动疗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172-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和骨的退行性改变为主的慢性、变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引起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年龄段人群的生存质量。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及手术治疗等,但除少数患者因患膝症状进行性加重或严重功能障碍需手术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接受药物、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和单纯的物理因子治疗虽然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但经反复的临床观察后发现,该二类疗法对膝关节的功能康复作用不大,且前者多次或长期治疗,会出现患者不易耐受的副作用、并发症,甚至加重关节损害,故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我们采用物理因子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膝关节疼痛②晨僵③压痛④肿胀⑤活动障碍⑥X线检查有退行性变。

排除标准:排除风湿、类风湿及其他严重影响下肢功能的内脏疾病等。

符合①、⑥及②至⑤项中2项以上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所选的患者均为VAS>5的单膝痛。

1.2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门诊和部分住院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92例,将其按照来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x-+S)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程(年)VAS评分LKSS评分

对照组4618/2868.55+10.734.99+

4.537.93+

2.0341.03+

4.15

综合组4621/2569.17+10.115.32+

4.978.06+

1.9640.91+

4.31

1.3治疗方法

对照治疗组采用超短波及低频脉冲治疗。①超短波:选用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生产的LDT.CD31落地超短波电疗机,频率27.12HZ,最大输出功率为200W,选用大号电容式电极,患膝前后对置,间隙3-4CM,治疗剂量:急性期,采用脉冲式无热量;慢性期,采用持续式微热和温热量,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②电脑中频:采用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A2008-I型治疗仪,两块电极酒精消毒后分别置于患膝髌上缘和髌下缘,用弹力带固定,治疗剂量为30-60MA(以患者肌肉有轻度或中度跳动感为宜),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综合治疗组物理因子治疗同上,同时进行运动疗法。①肌力训练:急性期关节疼痛、肿胀明显者,选用等长肌力训练,如仰卧位直腿抬高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慢性期,以增强肌力,增加关节稳定性为目的,选用等张肌力训练,采用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P-GST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股四头肌肌力时,小腿放在支架下面,缓慢向上方抬起(伸膝),至最高水平,保持15-30秒,然后缓慢放下;训练屈膝肌肌力时,把小腿放在支架上面,向后上方移动(屈膝)至最高水平,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训练每日2次,每次20遍。②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选择CPM,选用金华市科惠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K-C2型智能下肢关节康复器,根据患膝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参数,每次20分钟,每日2次;后期利用平衡杠或肋木进行下蹲动作练习,下蹲时注意保持足跟不离地,10次为一组,每日1-2组。上述练习后以无明显疼痛和疲劳感为宜,如在24小时内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应减少训练量。

以上治疗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评定

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ousscale,vas),“0”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关节功能评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kneescorescale,LKSS)[2]。

评定内容包括:跛行、需要支持、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上下楼梯、下蹲等8项,正常为100分,分值越小,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综合治疗组VAS评分(2.66+0.49)明显优于对照组(4.45+0.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LKSS评分(82.18+4.05)明显优于对照组(61.37+4.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LKSS评分比较(X+S)

对照组综合组

VASLKSSVASLKSS

治疗前7.93+

2.03①41.03+

4.15①8.06+

1.96②40.91+

4.31②

治疗后4.45+

0.3961.37+

4.012.66+

0.49③82.18+

4.05④

同组治疗前后比较①P<0.05,②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④p<0.01

3讨论

膝关节是浅双凹的杵臼样关节,胫骨与股骨的实际接触面积很小,这使得人体在活动时膝关节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导致了其稳定性的下降[3]。膝关节是人体活动量较大的主要承重关节,在运动中保持其稳定性有赖于周围肌群强有力的作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累及骨质、骨膜、关节囊。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赘,骨赘刺激周围滑膜发生滑膜炎,产生过量的浆液和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近年来比较多的学者推崇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相结合的综合物理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由于关节软骨局部发生软化、糜烂、脱落,软骨下隐蔽抗原暴露引发免疫反应,骨赘刺激滑膜导致滑膜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肿胀较明显。而关节损害、疼痛、肿胀等可诱发异常的关节输入信息,使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肌肉不能充分收缩,产生关节源性肌肉抑制[4],致使膝关节屈伸肌不能充分收缩。而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肌力减弱可造成关节不稳,关节不稳又增加了关节面之间的磨损,加重关节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此期的治疗主要以止痛、消肿为主,采用穿透力较深的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促进渗出液吸收,降低组织张力,加快代谢产物、炎症介质、致痛物质的排出和清除[5],故对滑膜炎引起的疼痛、肿胀、积液具有明显的消炎、消肿及镇痛作用,从而缓解了因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所造成的关节不稳。频率1-4HZ,波宽为0.2-0.3MS型低频脉冲波可通过内啡肽的机制而产生缓慢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并通过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起到间接镇痛的作用,引起的肌肉单收缩,不易产生肌肉疲劳和不适感[6],对疼痛、肿胀、积液而制动关节的周围肌肉运动无疑是一个补充。

关节的疼痛、肿胀及积液,限制了其运动,而制动又势必导致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挛缩,而物理因子治疗虽然具有良好的消肿、解痉及镇痛作用,但其对提高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无显著作用。但通过适宜的关节运动和应力,可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循环,减轻滑膜炎症,保持关节的活动能力,防止关节僵硬[7]。CPM的介入,可对处于炎症急性期的患侧膝关节进行在无痛范围内持续性被动活动,通过关节活动以改善关节腔内滑液的循环,促进炎性渗出液的吸收,从而达到消除关节肿胀、缓解疼痛、降低关节腔内压力和活动阻力的目的,以提高关节活动度,有效防止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挛缩,促进关节软骨的再生和修复。肌肉是重要的震动吸收装置,有利于稳定关节,肌力的下降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的疼痛、肿胀、积液影响了关节的活动,使关节屈伸肌力下降,关节周围支持结构强度降低,导致关节的稳定性下降,造成关节面应力分布异常,促进了骨关节炎的恶化[9]。而等长肌力训练是一种静止性肌肉收缩练习,可减轻关节周围肌肉抑制,提高肌力[10],防止肌肉萎缩,消除肿胀等作用,特别适合于处于炎症急性期制动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仰卧位的直腿抬高训练,不仅可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而且还可增加股二头肌、髋关节内旋、外旋的肌力,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慢性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软骨的修复,如不加干预,最终导致新的骨赘形成。而进行器械的股四头肌及屈膝肌群的主动抗阻运动训练,可增强大腿伸屈肌群的肌力,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重新调整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对已形成的骨赘进行塑性,使其更有利于膝关节的运动,还能促进关节囊内滑液的分泌,增加软骨的营养,有利于重建和修复[11-12]。由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导致患膝屈曲受限,而利用平衡杠和肋木进行下蹲练习,是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来逐步扩大膝关节的屈曲活动范围,还可以同时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耐力和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此外,我们还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导,如适当控制体重、避免外伤、注意保暖等。必要时使用护膝、手杖或拐杖协助行走和站立。应用恰当的辅助具,可使膝关节负重降低1/4-1/3[13]。

参考文献

[1]阮经文,王楚怀。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0):606

[2]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和实践[M]。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64-195

[3]玄勇,佟芳,宋小燕。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肌发电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4):227-229

[4]王国新,陈文红,张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屈伸肌力减弱与疼痛程度的关联[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2)918-919

[5]南登昆主编。实用物理治疗手册。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07-408

[6]乔志恒,范维铭,主编。物理治疗学全书。第1版。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03-416

[7]吴毅,吴永善,李放,等。骨关节炎的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6)361。

[8]倪国新。关节制动对韧带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97,1:6-9

[9]倪国新。肌力训练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6):280

[10]李放,徐一鸣,沈丽英,等。等长收缩可减轻关节源性肌肉抑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9(2):127

[11]ShapiroF,KoideS,GlimcherMofarticularJ.Celloringinanddifferentiationintherepairoffull-thicknessdefectsofarticularcartilage[J].JboneJointSurg(Am),1993,75:532-553

[12]黄涛,黄昌林。运动对兔膝关节退变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8):595-596

[13]王梅,于长隆。老年骨性关节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