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龙1闾云2汪成洋3王建学1
(1中国人民解放军66157部队卫生队;河北保定072653;2中国人民解放军66336部队68分队;河北高碑店074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66336部队67分队;河北高碑店074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在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部队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过程、骨痂生成以及术后半年踝关节的功能(Mazur)[1]。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骨痂生成时间少于对照组,同时前者Mazur评分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骨痂生成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更好的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小切口复位经皮经皮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2-0046-01
胫腓骨骨折多发生于碰撞、砸压、击打等外在的暴力所致,其造成软组织损伤严重,多数为开放性骨折,伤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2]。胫腓骨骨折近年来伤者越来越多,临床表现为骨折处肿胀、疼痛以及会出现畸形。临床治疗上有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和采取微创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种方式,前者比后者的患者早下床活动、肌肉萎缩少等;后者比前者的患者手术创口小、恢复快等,近年来采用后者进行治疗患者逐渐多起来,本文分析胫腓骨骨折应用小切口复位经皮经皮治疗效果,为临床实际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某部队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患者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0.66±6.42)岁。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患者年龄8~54岁,平均年龄(30.71±6.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微创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规范消毒,切开复位腓骨,用钢板内固定。用牵引手法对胫骨进行整复,在骨折标志线的胫前外侧行2~3㎝切开,用食指探查和X检查机配合下确保复位后。于骨折首末两端标志线纵向行约1.5㎝的切口,需用尖刀柄、长组织剪、骨膜剥离器等,在行骨膜与筋膜剥离时一定要避开大隐静脉,创建皮下通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大小适合的钢板,两块钢板的大小要保证一致,精准定位螺钉旋出部位,在外皮处戳0.5㎝孔,接着钻孔、攻丝、拧紧螺钉(6~8个)[3]。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在胫骨骨折处为侧行切口,分离肌肉筋膜组织,让骨折断清晰可见,对其彻底消毒,骨髓腔行疏通,采取手法复位后钢板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骨痂生成时间、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术后半年、一年踝关节(Mazur)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骨痂生成时间、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观察指标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半年、一年踝关节(Mazur)评分比较,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我国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交通事故逐年增多,胫腓骨骨折人数也不断增加。如手术治疗方式不当,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痛苦和经济负担。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由于切口较大,对胫腓骨血运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伴有轻微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创口小且对肌肉筋膜组织破坏较轻,为破坏的骨膜下小血管网可以帮助骨折端提高血运,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增强骨折处的稳定性,让患者更早进行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锻炼恢复。
综上所述,采取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比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更具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焕,赵一广.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0):3756-3757.
[2]刘东平.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4):700-701.
[3]刘东亚,朱文忠,薛彦祥.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8):335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