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广州510663
摘要: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是入校后才接触到汉语,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事物。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水平现状,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开展汉语课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汉语教学重要性提高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1.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学前教育开始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成为合格的“民汉兼通”人才。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同学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好汉语课程,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并学好其它课程,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民汉兼通”,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二、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1.在“听、说、读、写”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创造听的语言环境。双语班的低年级学生多数是从小学开始接触汉语的,三年级是他们正式进入汉语学习的开始,由于没有良好的汉语环境,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其含义,一句很长或者不常听到的句子甚至会听不懂。这就要求在学校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多和学生说话、交流,这种方式要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教师在说什么,从而有效提高汉语课的教学效果。
(2)要大胆说汉语。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教学开端和初级汉语教学的中心。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当学生听懂教师在说什么之后,他才会大胆地与教师或者同学开始交流,尽管他们表达的不清楚,或者会说的词语有限,那都没关系,因为只要说了,就是他听懂了,少数民族学生是非常渴望与教师有更多交流的,尤其是在课下,他会告诉你他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家人给他买了一本故事书,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应当有耐心地与学生对话,师生关系融洽了,在课上他才会更有表达的欲望。在课上的提问,凡是举手的学生都应该给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哪怕说的不对也没关系,不要怕浪费课上时间,有时候课下还可以继续交流,以此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口语教学要以话题和情景为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采用灵活多样形式组织教学。
2.教学有重点。
(1)语音教学。语音正确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对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自知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在谈话时可以用“藏拙”的办法有意避开不用,而语音却不行,只要一张嘴,哪些语音没有学好,立刻就会露出马脚,想藏拙也藏不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谈话和阅读主动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点,可是很难完全靠自己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一旦自己的错误音调形成习惯,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语音教学,使错误音调在没有形成固定习惯以前尽量减少影响,应该说是当前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音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初级阶段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词组中反复体会,在读单独的一个汉字声调时,除了遵循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外,引导学生在初学时用手比划着声调去跟读,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地读准声调,并且强化记忆。轻声、儿化也是学生要掌握的。轻声的特点是短而轻且有依附性,单独的轻声是不存在的,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节后的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另一方面实施汉语教师援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让汉语教师作为“外教”给民族学生授课,注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汉语用语的语境选择。
(2)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应该分开,要多认少写。识字教学要以学生最常用的生活用语和一般的学习用语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拼音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正确、整体拼读音节。因此,拼音教学要和口语交际相结合,要与识读汉字相结合。要培养整体拼读能力,尽可能避免机械训练。拼音学习要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总而言之,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语言知识的综合,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因此要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
参考文献
[1]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2]张有英浅谈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J].文学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