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作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作用探究

程小艳

程小艳(湖北省黄石市普仁医院妇产科435000)

【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已婚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痛经分级等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月经周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经期明显缩短,月经量明显减少,子宫体积明显比用药前小,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患者在服药早期,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2例患者肝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患者阴道干涩,1例患者阴道潮湿,副作用发生率为14%。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作用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病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19-01

本研究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已婚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究了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已婚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子宫增大等;将有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半年内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等的患者排除在外。患者年龄在28~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10.2)岁;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9±0.4)年;血红蛋白在72~96g/L之间,平均为(84.2±11.4)g/L。其中有42例患者贫血,28例患者有1~3次人工流产史。

1.2治疗方法

让患者在月经来潮前1~3天口服10mg的米非司酮,每天1次,连续服用半年[2]。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痛经、子宫大小体积变化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同时对患者服药期间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患者出现突破性出血等情况,则及时停药。

1.4疗效评定标准

运用国际通用的慢性疼痛分级问卷法评估患者的痛经情况;专门人员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运用彩超腹部探头对患者子宫体积的长宽高进行测量,然后将患者的子宫体积计算出来,从而对患者的子宫体积变化进行评估,如果患者的子宫经治疗后体积缩小了25%及其以上,则评定为有效[3]。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1。

2.结果

2.1用药前后痛经程度变化

用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痛经分级等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用药前后痛经程度变化(x-±s)

2.4用药期间患者出现的副作用情况

50例患者在服药早期,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2例患者肝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患者阴道干涩,1例患者阴道潮湿,其他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也没有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副作用发生率为14%(7/50)。

3.讨论

子宫腺肌病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向子宫肌层侵入的作用下发生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疾病。目前,医学界仍然没有明晰该病的病因,大部分医学学者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向基层间质侵入的结果[4]。以下四种理论解释了内膜基底层和间质增生的诱发因素:1)和遗传有关;2)刮宫和剖宫产造成的损伤;3)病毒感染;4)高雌激素血症。其中,医学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受到高雌激素血症的影响最为深刻[5]。现阶段,在对子宫腺肌病的非手术治疗中,各种方法实施的中心均是雌激素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和对子宫内膜增生的抑制。米非司酮属于合成类固醇,主要特征为抗孕酮、轻度抗雄激素等。有关医学文献报道,在子宫腺疾病的治疗中,小剂量米非司酮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作用机制是:1)对孕激素进行拮抗,对雌孕激素受体进行下调。作为孕激素受体的结合剂,能够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孕激素的分泌进行有效的抑制,并改变垂体促性腺细胞的形态及结构等;2)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移位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凋亡,如对核因子kB(NF-kB)的活性进行抑制、对凋亡蛋白Bc-l2/Bax比例进行调节等。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经、改善患者的月经状况、缩小患者的子宫体积、促进服药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显著降低,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作用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66.

[2]伍海鹰.不同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552-553.

[3]黄美嫦.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9,34(2):169-170.

[4]王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2(13):60-61.

[5]谭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J].生殖与避孕,2009,29(7):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