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泸州市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熊升银/

熊升银/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泸州市人口的转变,必然会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市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口转变;经济;影响

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发展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它描述的是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渡的趋势,反映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再生产的的内在联系。

一、泸州市人口转变现状概述

人口年龄结构已完成向老年型的转变。2012年,泸州具有常住人口为425万人,到2011年底,泸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76万,超过了总人口的15%,老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012年泸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5‰,比2000年下降18.77个千分点。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衡量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就是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2012年泸州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161170人;同2000年第相比,获得大学学历的人数不断增加,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增加2.5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30人上升为3821人;性别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泸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4万人,占50.68%;女性人口为208万人,占49.32%。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66%下降为102.77%。

二、泸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2011年泸州市强力实施“156”发展战略。力求发展产业,进一步推进开放,大力改善大民生。2012年泸州市GDP达到951.3亿元,比2001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亿元,比2001年增长3.0倍,年均增长16.7%。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42元。城市规划区人口1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不断增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基本覆盖各类群体,农村社会保障较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表1:泸州市2001-2012年6项经济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1)》

三、人口转变对泸州经济的影响

(一)人口转变的“机会窗口”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泸州市可以利用这一人口转变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丰富的劳动力数量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如果就业充分,就能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同时,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没有到来之前,人口年龄结构年轻既对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小,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储蓄率。

(二)抚养比大幅下降导致经济增长

随着我市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抚养系数持续降低,目前仅为41%。人口结构变化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所承担的抚养和赡养等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从而减少家庭支出,提高储蓄能力;同时在人口迅速转型的过程中,少子女政策及养老保险体系不健全,渐渐打破了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传统家庭作用,提升储蓄动机,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三)人力资本的提高

人口素质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带来人口素质对人口数量的替代,2012年泸州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9年,教育收益率提高,促进人力资本投资进入“高投资、高回报”的良性循环体系。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一方面直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同时它又通过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经济增长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增加。

4、未富先老趋势凸显

虽然泸州市还没有老龄化高峰,但是人口的老龄化日趋加重,而泸州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二元矛盾等问题仍突出。未富先老趋势必然使国民收入中用于非生产性消费支出如养老、老人的护理、医疗等不得不大幅度上升,导致总产出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随之下降。也降低了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

四、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促进就业,最大化利用人口红利。充分挖掘人口转变的潜在贡献,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务之急。加大对低素质劳动力培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要以白酒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以现代化工、能源、机械制造业为第二大支柱产业,围绕九大园区,发展产业集群,从而做大做强产业,落实“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在产业集群发展中,重点培育龙头品牌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吸引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集聚。

第二,全面落实“156”发展战略目标,加大人力资本积累的力度。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意味着形成一个更具有报酬递增性质,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泉。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方面,充分结合地方经济、产业、人文等特点,培养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此外,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激发人才的创造能力,让更多的普通人力资源变成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以多重手段保经济增长。也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泸州而言,经济增长主要以投资拉动,而消费不足和进出口较小仍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困难。首先,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无限的增长上,比如重点用于项目建设、水公铁空交通枢纽打造、城市与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与民生建设等。其次,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十二五的重点仍是以就业为抓手,实施城乡一体化,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以增加进出口推动经济增长。

第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特别关注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全市老年人口大部在农村,加上农村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努力探索新型农村养老和医疗模式。重视发展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养老机构和以社区服务为主体的老年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灰色经济”或“银色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学义.人口转变后果研究[J].人口学刊,2007(5)

[2]马智利等.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观察,2007(7)

[3]李通屏等.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政策的演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

[4]泸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