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友成都市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四川成都610046)
【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急性菌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用氧氟沙星,治疗组选用左氧氟沙星,观察两组7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菌痢比氧氟沙星有明显优越性。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急性菌痢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9)03-0011-01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院内科感染专业组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三年间,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50例急性菌痢取得满意疗效,并与氧氟沙星治疗50例急性菌痢疗效进行比较,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急性菌痢患者共100例,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中青年民工。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左氧氟沙星(治疗组)50人,氧氟沙星(对照组)50人,两组在病情轻重、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均为起病1天后住院病人,以腹泻排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便次均在每天10次以上,畏寒、发热者82例,体温在38.5—39℃,腹痛者78例,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轻度脱水者88例,中重度脱水者12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
1.3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10—20)×109/L,同时中性粒细胞增高者95例,大便常规检查:外观为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满视野散在的红细胞以及大量白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者98例,用药前取大便培养,结果为志贺菌生长者100例。
1.4治疗:两组均选用消化道隔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不使用任何止泻及解痉药物,发热者用解热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每天静滴左氧氟沙星液0.2g12h,对照组每天静滴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2h,两组每次静滴时间均>30分钟,连用7天。
2结果
2.1疗效判定:痊愈:症状、体征均正常、大便常规无异常,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显效:病情基本缓解、症状、体征、大便检查均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只有1项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大便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
2.2两组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7天治疗未愈者,延长疗程至14天,均痊愈出院。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左氧氟沙星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1例。氧氟沙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者10例,瘙痒者5例,皮疹及穿刺部位静脉发红者3例,BUN升高者1例,Cr升高者2例。
3讨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高,目前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重要法定传染病,尤其在我院处于城乡结合部,以流动人员为主的工业园区,由于水源、食品污染及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易出现散发、甚至流行。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能作用在革兰氏阴性菌DNA回旋酶上,以其A亚基作为重要靶点,通过形成DNA回旋酶—DNA—喹诺酮三元复合物,抑制酶的开口活性和封口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杀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是消旋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不良反应在第4代以外的喹诺酮类中最低,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两药相比氧氟沙星胃肠道反应更重,瘙氧、皮疹、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在急性菌痢治疗中,如何选择喹诺酮类药物,本结果显示:选用左氧氟沙星比氧氟沙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马向媛彭龙文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2008年第34卷总第154期
[2]王秀梅,康和利,高立栋,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近期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年第35卷总第3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