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古体诗对词创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李贺古体诗对词创作的影响

蹇瑞桥

蹇瑞桥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330029

摘要李贺所创作的一些古体诗在形式、风格、内容及情调上,都与词有着渊源的紧密关系,其对后人词的创作有开启之功。

关键词李贺古体诗词影响

李贺诗深受楚辞、乐府、齐梁体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诗风,这种诗风对后人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其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对词创作的影响。

李贺以诗著称于世,世人称其人为“鬼才”。但也有不少文人,另辟蹊径,论证了李贺与词的关系。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十一中曰:“韩(翃)七言古,艳冶婉媚,乃诗余之渐。如“重门寂寞垂高柳”……等句,皆诗余之渐也。”;其卷二十六曰:“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上源于韩翃七言古,下流至李商隐、温庭筠七言古)。如“啼蛄吊月勾阑下”等句,皆诗余之渐也。”;其卷二十又说:“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有者。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正合诗余。”许学夷首次挖掘出了李贺诗歌蕴涵着词创作的成分:乐府、七言诗的内容和格调,都具有明显的词性质,因而大胆提出了其乐府、七言为“诗余之渐”的观点,并通过“渐”字,一字指明了李贺诗歌创作在逐渐向词发展的趋势。

词在中唐已由民间词发展为文人词。李贺的创作仍属于诗歌的范畴,属于诗人,从严格的角度来说,并不能说词人。但其创作中带有明显词的性质,尤其是燕乐对其创作的影响。

唐代五绝与七绝,常被用来歌唱。但绝句整齐的句式并不能适应燕乐复杂多变、长短不一的需要,而只能加以声衬字,或拆句减字。逐渐地,长短句的词便应运而生了。有些乐府诗已具有歌词性质,再加上参差句式,经过文人的改造,是完全可以发展为词的。李贺正是在对燕乐与乐府诗相融合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乐府诗的创新,使它在形式上向词逐渐演化。

李贺再追求诗歌灵活自由多变的形式的同时,执著地追求着它与燕乐的配合,使其具有乐府诗具有能歌唱的性质。他的(《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申胡子觱篥歌》、《秦王饮酒歌》等对音乐描述具有超凡脱俗的妙悟,充分证明他是位精通音乐的人。以《大堤曲》为例,分析李贺乐府诗特点及其与词之间的渊源关系。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这首诗歌从结构上分析,两处大的意义停顿,第一处到“留北人”,写居住的留恋之地之景,第二词到最后,写感慨,警之景物易逝,强调及时行乐。这种两层的形式,是非常与词上下两阙相吻合的。另外该诗三次换韵(①香、珰②人、唇③道、少、老)。其二、这首诗采用三五七句式,参差错落,但又不失工整,其中大量的三字句,是后人词中经常采用的句式。这种长短不一的体式,体现了作者以声填词的特征,很像后人创作之词。其三、明人许学夷指出:“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有者。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正合诗余。李商隐、温庭绮亦然。后人于上去二声杂用,一则惑于李贺诸君,二则惑于俗音。”(《诗源辨体》卷二十六)可见,词的用韵规律亦有源于李贺之处。就声调而言,这首诗中均有“仄韵上去二声杂用”的情况。诗中少、老为上声,而道为去声。尤其要强调的是,李贺诗中常用去声韵,而这种用韵词人为表达情感,增强节奏常采用的重要手段。

李贺以骚体之奇怨与宫体之华艳熔铸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李嘉言先生曾经指出,李贺对宫体诗的大力提倡“促成了词的产生”,是“词成熟内容方面的原因”(《古诗初探》,《词的起源于唐代政治》)。

另外,就题材而论,多写爱情闺怨,李贺继承并发展了南朝乐府与宫体,“属意于花草蜂蝶间”(赵璘《因话录》),与题材相应,其在诗歌语言上突出的特点就是“艳”。如《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这种绮丽的语言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很大。

与写实、言志者不同,李贺是主情的诗人,身逢乱世、家道衰落、科场受挫的王室之后李贺,自然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忧怨与感伤。王礼锡先生在《李长吉评传》中,将诗感色彩分为五类,即:“音调的感伤色彩、颜色的感伤色彩、长吉诗中的鬼气、长吉爱用的感伤字、感伤的内容。”他的诗情感真挚动人。词以言情为主,词的起源,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诗至中唐,由言志转人写实,则‘言情’便不能不另找出路”。李贺把伤感的情怀融入艳的词句,这对词中主流婉约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李嘉言也指出:“李贺诗体既亦以‘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得名,所以李贺诗体在‘多情’方面便先与词有着不解的宿缘”。

毛先舒在《诗辨坻》云:“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他这些倚声填词的乐府,从结构、句式、用韵等方面看来,实际就是慢词兴起的萌芽。

可见,李贺所创作一些诗歌在形式风格内容及情调上,都与词有着渊源的紧密关系。虽然李贺没有一首严格意义上的词,但他对词的开启之功是不可小视的。

参考文献

【1】王礼锡《李长吉评传》,神州国光社,1930年10月第1版

【2】李嘉言《古诗初探》,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03月第1版

【3】郭绍虞富寿荪《清诗话续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