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赵开会(贵州省水城矿业集团总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中图分类号】R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8-0050-02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眼科病房护理的质量开设人性化护理的相关课程,在入院时、围手术期、家属沟通和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提示了在眼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眼科护理人性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面临最大的挑战,在竞争中求效益,求生存,求发展,不仅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优质的服务质量。“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我科通过加强护患沟通,为患者开展了人性化护理,体现了对患者人性化、人文化关怀,改善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自从实行整体化护理以来,我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眼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眼科30张病床,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住356例,年龄段包括小儿患者至高龄患者,主要收住原发性青光眼、眼外伤等手术患者及非手术患者。
2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我科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定期进行礼仪培训及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要求全科护理人员要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3人性化护理在眼科病房的体现
3.1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眼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入院时,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球结膜下注射、球旁注射、伤口清创缝合术等,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当患者进入病区时,护士应该起身,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去迎接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休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在医生开出术前检查和治疗后详细讲解或协同检查,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本科技术力量给予介绍。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3.2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3.2.1术前护理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我们应该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
3.2.2术后护理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在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
3.3人性化护理与视力恢复术后的视力恢复对眼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眼科视力恢复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提高视力的方法。同时,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恢复视力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
3.4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5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管床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家属支持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是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科对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赞赏的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研究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来安排工作。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5小结
人性化护理不仅仅表现为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人性化护理能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在倡导人性化护理的今天,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在日常护理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患者得到人文的关怀和服务,体现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爱萍.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医学信息,2011,24(1):473-476.
[2]廖素清,郑小凤.缓解护士压力的措施.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