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落实德育教育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小学数学落实德育教育的途径

牛云喜

牛云喜甘肃省临潭县城关五小747500

小学数学学科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中指出: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课堂中实施德育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意识,有了这种思想和意识,我们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就会由心而发。

一、把德育教育融合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培养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将对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召学生。教师要用高尚的行为教育学生,用真诚的语言感染学生,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教师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比语言的教育更直接,比活动的教育更持久,比书本的教育更全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言慎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的目的。

2.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转变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相互欣赏、轻松的合作交流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数学课堂中给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多一点真诚的鼓励,给学生多一点信任,对学生少一点束缚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找到自信、收获成功、体验快乐。

3.巧妙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创设情境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的愿望;有时还可以用故事或猜谜语等形式创设。不论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来创设,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4.适时适度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鼓励性能让学生更大胆、更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他们自主学习提供原动力。

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体会到自信和成功,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性格,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二、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1.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光辉的历史,了解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并通过教材中有关的数学史料和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2.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3.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人们解决问题时所揭示的规律及运用的方法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例如实践第一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转化的观点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是学生一生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与方法,应当精心组织和选择德育内容,并有机地结合和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决不能穿靴带帽,硬性拼凑。德育实施方法具有多样性,有待我们去研究、摸索。只要我们能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