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泽全四川省苍溪县元坝镇中心小学校628400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习惯养成教育是重点。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个个具体的细节入手,日积月累,特别要关注课堂内外结合、师长言行引导、注重学生体验、分期分项训练。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习惯。“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习惯养成教育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点。
笔者从进入新课程以来,多年坚持从四个方面抓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效果突出。
一、课堂内外结合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特点,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上好这门学科,关键在于课堂内外的结合,各种习惯的养成,各种思想的渗透,都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我们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
例如,内容标准中的“遵守社会规范,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我在教学这部分教材时,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按安全行走的路线演练,特别在上下楼梯的转角等关键地点,给孩子们讲解为什么要这样行走,效果非常好。后来,全校其它年级都这样做,学生规范行走的习惯渐渐养成了,过去经常发生的学生在课间活动时碰撞受伤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
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过去我们迷信讲道理,其实是把我们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现在年青一代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们在学前就已经听过不少的东西,他们现在知道的道理并不少,所以道理要讲一点,但不要讲得太多。
二、师长言行引导
良好品行,没有生来就有的。人本性善良,每个孩子总想成为好孩子,他们幼小的内心深处,在不断地努力。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身教重于言教。
如孩子爱读书习惯的培养,我是这样引导的。作为低年级班主任,我有每天早到班上的习惯,做完准备工作后,习惯在教室里看看书报杂志。以前没上课时,孩子们总是或教室或操场嬉戏打闹,后来,个别孩子也像老师一样,看看小人书什么的,再后来,喜欢在教室内看书的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和习惯,真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孩子们有了对阅读的兴趣,我又坚持每周找一本书,给他们讲一个故事,讲完后说明这故事就是这书上的。孩子们也开始课外找书看,开始了他们的课外阅读。后来,我又抽部分孩子在班上给大家讲故事,这样更加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读书习惯的培养获得了成功。
三、注重学生体验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我们要把课程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在真实的生活中内化道德品质。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地把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前几年,我们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课间、午休时间特别爱在教师办公综合楼玩耍,他们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仿佛那里是他们的“游乐场”,影响了老师办公和休息。老师们讲过多次,每次讲过没两三天,孩子们又去了。在学习“遵守社会规范”这部分内容时,针对上述现象,上课时,我组织学生参观教师办公楼,先没有提过多的要求,只看看老师们在做什么,回到课堂,让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第二节课,再次组织学生参观。这一次与前一次相比,嘈杂、混乱的现象明显好多了,孩子们都静静地、有序地看老师们的工作。我想,孩子们已经明白了,课堂上我讲了讲,无事不要到教师办公楼,我们的活动不要影响别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学生在办公楼玩耍。
四、分期分项训练
品德与生活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总目标是分解成若干个点,通过一个一个的细目来实现的。儿童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最好是选择培养一、两个习惯。
例如,孩子刚入学的第一个月,培养“按时到校”、“学习用品准备齐全”的习惯;第二个月,培养“自己的事儿自己做”、“当天事当天完”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出新的习惯要求。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再加以巩固,一种好习惯就基本形成了。像这样,一学期培养好三个习惯,一年就是六个,品德与生活的目标就会在孩子们一个个好习惯的养成中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