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3

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徐先锋朱秀国孙恩妹陆海权(通讯作者)费吉辉

徐先锋朱秀国孙恩妹陆海权(通讯作者)费吉辉张美娟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609)

【摘要】目的:探索进行社区综合康复防治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叶榭镇符合研究标准的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了干预组(45人)和对照组(44人),在接受常规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对干预组主要从健康教育、服药指导、社会功能训练、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举办集体活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综合康复防治干预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功能活动调查表(F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等进行评定,通过3年的随访管理,评价康复作用和效果。结果:通过干预防治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P<0.01),疾病复发住院率对照组要高于干预组,而再就业情况干预组患者就业人数多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5张评定量表在干预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进行了比较,干预组患者在干预中期(18个月)和干预结束时的BPRS、SDSS、FAQ、MRS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ITAQ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量表评分差异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住院率。

【关键词】社区;综合防治;精神分裂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16-03

Studyontheeffectofcommunity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treatmenton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

XuXianfeng,ZhuXiuguo,SunEnmei,LuHaiquan,FeiJihui,ZhangMeijuan

ShanghaiSongjiangDistrictYexietown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hanghai2016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andeffectofcommunity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treatmenton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Methodsusingthemethodofrandomsampling,89casesofchronicspiritwillYexietownmeetthestudycriteriaforschizophreniawererandomlyassignedtotheinterventiongroup(45people)andcontrolgroup(44people),inadditiontoroutinecommunitymentalhealthservicesontheinterventiongroupmainlyfromhealtheducation,medicationguide,training,socialfunctionpsychologicalcounselingandcrisisintervention,organizedcollectiveactivitiesofthefiveaspectstocarryout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by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schedule(SDSS),insightandtreatmentattitudequestionnaire(ITAQ),functionalactivitiesquestionnaire(FAQ),MorningSiderehabilitationstatusscale(MRSS)wereassessedby3yearsoffollow-up,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rehabilitationeffect.ResultsAftertheintervention,thetreatmentcomplianceofth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9.62,P=0.01),therateofdiseaserecurrenceinthecontrol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interventiongroup,whilethenumberofpatientsintheinterventiongroupwasmore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The5assessmentscaleswerecomparedinthefirst,middleandlastthreetimeperiods.TheSDSS,FAQ,MRSSandBPRSscoresoftheinterven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18months)andtheinterven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ConclusionThroughcommunity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uremode,the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caneffectivelyimprovethesymptoms,improvethesocialfunction,dailylifeabilityandthetreatmentcompliance,reducetherecurrencerateofthedisease.

【Keywords】Community;Comprehensivecontrol;Schizophrenia;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具有病程长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国内有报道现患精神分裂症患者致残率93.6%,其中重度与极重度精神残疾为58.6%,另据报道,精神分裂症住院痊愈后2年的复发率为45%,3年复发率为66.7%[1]。随着我国对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健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已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住院治疗,因为社区治疗可在更为自由的环境中和更低代价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复发及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个体社会功能,其疗效已得到公认,但目前还缺少较为完善统一的康复模式。上海普陀区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开展社区治疗、家庭康复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组3年随访复发率逐年下降,患者在治疗后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有好转。本研究旨在探索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和效果,为今后制定完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一系列规范提供参考和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12年松江区叶榭镇在册管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抽样,入选研究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2)总病程至少2年以上,且持续1年未达到痊愈标准的患者;(3)年龄在18~59岁;(4)排除心脑器质性疾病、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人格障碍、酒精及药物依赖者;(5)主要照顾者是与患者共同生活,无精神病史的家属;(6)须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患者或家属中途要求退出及出现意外事件无法继续配合者作为排除对象。将符合上述标准的8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人,对照组44人。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干预组主要开展以下内容:(1)对患者家属开展每月一次集中式的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主要讲授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机所致副作用的应对方法及家庭心理支持等内容,并提供健康咨询。(2)持续用药和服药指导,每月一次有团队全科医生组织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并对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核实,针可能对出现的药物副反应或意外,给予帮助或合理建议,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3)社会功能训练,鼓励和引导患者自觉参加家务劳动、社会活动(如购物、坐公交车等)及简单的工作操作,通过在社区康复机构的统一管理或在家属的支持和督促下实施。(4)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每月一次有社区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并对可能出现应激事件的患者及早进行危机干预。(5)对患者的每月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支出、家庭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追踪随访记录。(6)每半年举办集体活动,通过开展康复联谊活动或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团体心理指导和家庭心理护理交流等活动,增加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交流。(7)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社区公益活动等形式在社区形成关心、关注精神健康的氛围,为患者防治创造支持性环境。对照组内容:按照精神卫生工作规范及要求开展常规社区服务和访视工作,但不进行上述具体的康复指导和干预,对照组患者每个月随访一次。

1.2.2评估工具和方法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和病史资料,在入组前、干预后每半年及第3年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功能活动调查表(F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定,每半年通过这些指标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记录和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调查随访期间复发住院例数(复发标准为:再次住院或出现精神症状的恶化,即BPRS评分在幻觉、概念紊乱、不寻常的思维内容3个项目上的评分5分或以上)及(再)就业情况,(再)就业标准:重返工作岗位,自谋职业,或在精神康复中心(站)工作、从事志愿者、无偿公益劳动等,并坚持1个月以上。

1.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其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89人,3年随访无脱落病例。干预组患者45人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93±9.51)岁,病程(15.05±9.21)年;对照组患者44例,男性2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70±9.46)岁,病程(14.96±9.3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均无统计学差异。

2.2治疗依从性比较

入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别为46.6%和45.5%,两者无差异。到随访末期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4.4%,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P<0.0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它具有的高复发特点,能够严重伤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如何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力量,达到预防、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恢复患者的生活交往、学习、工作能力,使之重返社会的目的,成为精神疾病防治机构和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国际上精神卫生机构的发展逐步向减少住院患者,加强社区医疗康复服务的模式转变。在我国,卫生部大力推广的“686”项目也提出建立医院一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高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效果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4]。国内有大量研究证实,目前在精神分裂症尚无根治方法的情况下,采取社区综合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7],也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

此次研究我们以采取社区综合防治干预的方法,分干预和对照组,对89名在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为期3年的随访管理。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疾病复发、保持患者病情的稳定。众多研究证实,抗精神病药物的巩固治疗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对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是改善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关键[8]。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入组时在治疗依从性、复发住院率以及BPRS评分上无差异,而随访近3年后,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由46.7%提高到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在疾病复发方面干预组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而BPRS评分干预组3年后较研究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综合防治有利于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有利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和好转。研究资料显示,随访后期干预组在ITAQ、SDSS、FAQ、MRSS量表评分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另外在干预末期,干预组患者再就业有15人,就业率达到了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过程,康复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有社区多部门配合,并且应坚持不懈,保持连贯性,持久性,才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利用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康复机构等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个体化指导、心理干预、功能训练(工作、娱乐、学习、人际交往等)等综合康复模式,不仅能减轻患者精神症状,对其恢复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和交往能力的康复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通过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开展,给了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除医务人员能够帮助患者从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患者家属也能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过程中,有利于患者和其主要照料着增强治疗的信心,改善疾病预后,另外有社区志愿者的参与,这些都使患者有被认同感,从而促进和维持了患者良好的心身状态,也在整个社区形成了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我们认为,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开展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利于推动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值得在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工作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胡淑芳,韩雪玲,杨来启等.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298-299.

[2]陶梅芳,章晖,谢红涛.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综合康复治疗3年随访[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48-2151.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

[4]车新平,李喜平.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家庭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3):962.

[5]骆焕荣,张雪静,邓筱璇等.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190-191.

[6]王延祜,唐济生,柴新生等,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244-246.

[7]傅伟忠,张明,秦虹云等.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评估[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3):113-116.

[8]江开达,李淑春,罗星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67.

基金项目: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2012-III-57).

作者简介:徐先锋(1978—),男,全科主治医师;电子邮箱:xxf0116@163.com.

通讯作者:陆海权,电子邮箱:yxqkt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