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炭疽9例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皮肤炭疽9例的临床分析

郭小平

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024000

【摘要】目的:分析9例皮肤炭疽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加强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9例皮肤炭疽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9例患者分散在我市旗县地区发病,阿旗6例,元宝山区2例,松山区1例,均有与病死食草动物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组织肿胀、中央凹陷形成溃疡、黑痂,周边小水疱,无疼痛,典型的炭疽皮疹经过,伴发热7例(7/9),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3/9),合并肝损伤2例(2/9);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3例(3/9),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6例(6/9),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7例(7/9),降钙素原升高9例(9/9),总蛋白减少8例(8/9),白蛋白减少9例(9/9)。9例病例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及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皮肤炭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彻底治愈。

【关键词】皮肤炭疽;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R51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脓肿和毒血症。【1】我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旗县区以农牧民为主,属自然疫源地区,炭疽病例呈散发,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皮肤炭疽患者9例,现将9例皮肤炭疽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共收治的皮肤炭疽患者9例,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学》炭疽的临床诊断病例【2】;9例患者均为接触过病死羊,其中7例有皮肤破损,2例未见明显皮肤破损;8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这位女性和其中一位男性为夫妻,有共同接触病畜史;年龄27-72岁,其中汉族8例,蒙古族2例;阿旗6例中4例均为同一乡镇本地农民,2例为其他乡镇牧民,元宝山区2例为夫妻,松山区1例。9例发病初期均在院外行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静滴治疗,9例患者给予隔离住院治疗期间均外送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为阴性。所有的患者住院期间均行肺部DR检查,3例行局部超声检查。

1.2临床表现:9例患者均有斑丘疹、疱疹、组织肿胀、破溃中央凹陷黑痂,周边小水泡,无疼痛,典型的皮疹经过,其中有3例患者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7例患者伴发热,体温39℃—40℃;9例患者中合并慢性HBV感染1例,HBsAg(+)AST和ALT均正常,HBV-DNA<5*101IU/ml;合并肝脏损害2例ALT78—108.9U/LAST108---129.2U/L,甲、乙、丙肝炎病毒病原学均阴性。

1.3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发病初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3例(3/9),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6例(6/9),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7例(7/9),降钙素原升高9例(9/9),总蛋白减少8例(8/9),白蛋白减少9例(9/9),AST和ALT升高2例。经治疗7—10d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9例患者给予隔离住院治疗期间均外送血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细菌培养,均未培养出炭疽杆菌。

1.4影像学资料: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伴疼痛3例患者行局部超声检查示:腋窝肿大淋巴结;肺部DR检查:肺部正常4例;肺纹理增强5例,其中胸膜增厚3例,胸膜略有渗出1例。

1.5治疗与转归:1病原学治疗:9例患者均进行青霉素400万U—800万U,一日3-4次,静脉滴注治疗,7—10d为一个疗程2持续发热患者3例,联合头孢唑酮舒巴坦钠4.0g一日2次,静脉滴注治疗3—5天,热退后停用,其中1例中毒血症严重,给予甲氧泼尼松琥珀酸钠40mg/次,静脉推注,连续应用2d毒血症状好转后停用3其他治疗:肝损伤者给保肝、对症治疗;白蛋白低者给予补充白蛋白加强支持治疗;皮肤肿胀明显者给予25%的硫酸镁液,一日2—3次局部外敷治疗。本组病例经住院治疗7—18d,均全部治愈。其中最早痊愈为无伴随发热的2例患者,最晚痊愈为毒血症状最严重的1例患者。

2讨论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培养试验10U/ml即可抑制细菌生长,对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也都敏感。【3】本组病例入院后均外送行血培养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可能与9例患者入院前及早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有关。9例患者均有明确的与病畜直接接触史,有典型的皮疹表现,皮肤破溃形成黑色焦痂,周围非凹陷性水肿,无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本病不难诊断。本病须与疖、痈、蜂窝组织炎等疾病相鉴别。近年来,炭疽病呈散发,原因在于仍有农牧民接触病死牲畜,导致发病,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该病的临床认识能力,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避免合并症的发生,预后良好,并加强对农牧民的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卫医发【2005】497号《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年版)》

[2]李文娟,任红,等.炭疽.传染病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3—196

[3]卫医发【2005】497号《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年版)》

作者简介:郭小平(1973-)女汉族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