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神经外科4251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的患者分别占96.88%、79.6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30.1±2.5)分和(28.2±2.3)分,则对照组略优于观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好,但创伤相对较大,临床应用中可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效果;安全性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指的是非外伤性的脑内出血的情况,其不仅起病急,而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均属于高血压性脑出血[1]。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患病史,且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查后确诊。患者均在发病24h内到我院就诊,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6分,血肿量≥40mL,符合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指征[2]。
排除标准:因颅脑外伤或者脑梗死等造成出血的患者,合并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出血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1±3.5)岁。其中,脑出血的位置位于大脑半球的有5例,位于小脑半球的有3例,位于基底节区的有50例,位于丘脑的有4例,位于脑室的有2例。其中,中度昏迷、浅昏迷的患者分别有7例和13例,嗜睡及意识模糊的患者有44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在46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3.3)岁。其中,脑出血的位置位于大脑半球的有6例,位于小脑半球的有3例,位于基底节区的有49例,位于丘脑和脑室各有3例。其中,中度昏迷、浅昏迷的患者分别有8例和14例,嗜睡及意识模糊的患者有4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出血位置、昏迷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经术前检查确定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后,给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头部向健侧偏向60°左右,经全麻处理后,对其做一额颞弧形切口,将骨瓣游离,然后将蝶骨嵴尽量向前下咬除。使用脑压板/剥离子等工具缓慢将额叶与颞叶分开,并将岛叶暴露在操作视野下。以脑针穿无血管区,刺入深度在0.5cm-1cm之间,到达血肿腔,并证实为陈旧性血液之后,切开岛叶,进入血肿腔,用吸引器对血肿进行轻柔地抽吸,抽吸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反复冲洗,至无出血情况后,可以在血肿腔内留置硅胶引流管。关闭切口。
对照组患者则给予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经全麻处理后,在选择血肿最厚部位作为颅骨钻孔位置实施钻孔,在钻孔前下、后上方各咬开一小缺口,便于实施斜形置管。常规将硬膜,与此同时,在血肿腔中置管,对其进行多方向反复抽吸。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至血凝块完全排净,留置硅胶引流管。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其中,日常生活质量的评价是以日常动量表ADL进行评估,总分64分,Barthel指数得分越高则日常活动能力越差[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的患者分别有62例和51例,分别占96.88%、79.6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30.1±2.5)分和(28.2±2.3)分,则对照组略优于观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和再出血各1例,对照组出现再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比较。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350)42.5±2.530.1±2.5
对照组(150)42.2±2.728.2±2.3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现代诊疗技术不断改善提高的情况下,虽然患者的生存率得以大大提高,但相应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致畸致残率却又一定升高。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迅速清除血肿来实现缓解降低颅内压,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脊液循环的效果。临床清除脑血肿的手术方法较多,本文比较了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见,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率更高,能更为有效的清除脑内血肿,减低再出血的几率,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由于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小、入颅时间短且对脑损伤相对较轻,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更佳,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天宝,古磊,甄云,等.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29-30.
[2]熊志云,艾文兵.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70-71.
[3]贾伟一,张舜.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