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宋永艳

宋永艳

(烟台长岛县人民医院265800)

【摘要】目的浅谈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康复率高,36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310-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或(和)扩张,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室病变引起者。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0岁以上者多发;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高发于南方地区,农村高发于城市;吸烟者明显增高于不吸烟者。在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易出现急性发作。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也可见于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胸廓或脊柱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病等;肺血管疾病,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炎等;原发性肺泡通。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3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

1.2临床表现:疾病发展缓慢,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除原有支气管、肺、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肺、心功能不全及其他器官受损的征象。

1.2.1肺、心功能代偿期:原发病的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气急、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机体耐受力下降,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有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等。呼吸衰竭:以慢性呼吸衰竭为主,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严重时可发生肺性脑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1.2.2体检: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与水肿,严重时出现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腹胀、尿少等;可有心率增快、颈静脉怒张,下肢乃至全身水肿,肝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并发症:肺性脑病:因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称为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可有头痛、神志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加重时出现谵妄、肌肉抽搐、球结膜水肿,直至昏迷。

1.2.3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可发生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病情更为恶化。

1.2.4消化道出血: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易形成溃疡。

1.2.5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也可有心房扑动及颤动,甚至心室颤动及心搏骤停。其他:也可出现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3辅助检查:血液检查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增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加。血气分析示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心电图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X线检查除原发疾病的征象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肥大的征象。另外,肺功能检查对早期或缓解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有意义。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1.4方法与结果:治疗方法为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护理,3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已经有36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中。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在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提高活动耐力。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耗氧量,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需设专人护理,加床栏,以保证其安全。

2.1.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及多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饮食中应丰富纤维素,防止因便秘导致腹胀及用力排便而加重呼吸困难;避免进食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如患者出现水肿、腹水或尿少时,应限制钠、水摄入,钠盐<3g/d,水分<1500ml/d;应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餐前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2.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咳嗽、咳痰情况及呼吸困难及发绀的严重程度,有无心悸、胸闷、腹胀、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及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的表现[1]。

2.3对症护理

2.3.1氧疗:遵医嘱给患者持续吸氧,每日15小时以上,夜间不应停氧。氧浓度一般在25%~29%,氧流量1~2L/min,防止高浓度吸氧解除了颈动脉体对低氧状态的兴奋性,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

2.3.2水肿护理:按医嘱应用利尿剂,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水肿消长情况。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包括定时变换体位、进行皮肤按摩等,防治发生压疮。

2.4用药护理为保护呼吸功能,应慎用镇静剂、麻醉药、催眠药,防止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应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原则,避免大量利尿引起血液浓缩、痰液黏稠而加重气道阻塞及低血钾症而加重缺氧。同时,使用排钾利尿剂时应遵医嘱补钾,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避免夜间频繁排尿而影响患者睡眠。由于肺心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易中毒,故使用洋地黄类药时应以作用快、排泄快、小剂量为原则,用药前要积极纠正缺氧和低血钾症,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洋地黄毒副作用。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情况[2]。

3讨论

对于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泡及肺毛细血管大量破坏,弥散面积减少,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有关;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及黏稠、咳嗽无力等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钠水潴留有关;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指导: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防治原发病的重要性,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包括: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防治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粉尘作业等;坚持家庭氧疗的意义及方法等;正确指导患者采取既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节省能量的姿势,如站立时,背倚墙,全身放松;坐位时,凳高合适,两足正好平放在地,身体稍前倾,两手摆在双腿上或趴在小桌上;卧位时,抬高床头,并略抬高床尾,使下肢关节轻度屈曲。心理疏导:加强沟通,多巡视、多解释,并动员家属充分发挥支持作用,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改善呼吸功能:病情缓解期应根据肺、心功能及体力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冷水洗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定期门诊随访: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变化的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发现患者神志淡漠、嗜睡、躁动、口唇发绀加重等,均提爪病情变化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诊治。

参考文献

[1]何桂荣.50例肺心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13(1):52-54.

[2]张小平.肺心病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