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天红龙庭香(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贵州黔南州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同时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及前白蛋白水平,评价两组营养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前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肠内营养可补充人体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可提供人体全部的营养素,有效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护理中注意细节、加强心理疏导,可有效避免并发症。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251-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短、胸闷等,患者呼吸负荷重、能量消耗大,常因心力衰竭、缺氧、进食少等引起营养不良发生[2],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发作频率增多、病情加重。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并与同期30例实施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对照,通过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并发症护理等周密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避免了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3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42岁-79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排除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炎性肠道病史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消化道出血迹象,排除脑疝患者。
1.2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解痉、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祛痰、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同时配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发症护理等细致周密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前白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评价两组营养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1肠外营养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成配方营养粉如能全力、安素、瑞能等,视患者具体情况嘱患者家属配制高蛋白、高热的匀浆流质饮食(配方:胡萝卜60g、西红柿80g、南瓜60g、瘦肉100g、绿叶青菜50g、鸡蛋1个、米饭100g),经鼻胃管饲营养液,由清流质开始,温度38℃-40℃,每间隔2h匀速注入100-200mL匀浆流质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2肠外营养方法:以20%脂肪乳(中、长链)和5%-50%的葡萄糖,糖脂比例为2:1,提供(104.4-125)kj/kg.d的热量,由氨基酸提供0.2g/kg.d的氮量,同时提供水溶性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所有制剂按要求配置成全营养液于三升袋中,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24h持续均匀输注,输液过程中每隔2h轻轻晃动三升袋,防止药物吸附于袋上。
1.3护理:
1.3.1选择正确的肠内营养途径:营养支持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途径,当患者肠道功能尚存且可以安全应用时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当肠内营养满足不了患者的营养需求时可考虑选择肠外营养方式。肠内营养液直接经肠道吸收、利用,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且费用低廉、操作简便,有利于维护肠黏膜的结构和屏障功能,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只要胃肠道有功能且能耐受时,应首选肠内营养。我院呼吸内科对3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症状加重时采用鼻饲泵匀速注入肠内营养液,病情稳定期鼓励患者根据身体状况口服各种营养物质。
1.3.2心理护理: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保证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参与肠内营养计划。胃管留置时动作轻柔,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交待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忧虑、恐惧心理,防止患者烦躁时拔管,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对肠内营养液的消化及吸收。
1.3.3个体化饮食指导:嘱患者家属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配置营养膳食,限制钠盐摄入,鼓励进食高纤维素、易消化膳食,少食多餐,防止腹胀、便秘导致呼吸困难加重,餐前、进餐及餐后给予吸氧,降低用餐疲劳。
1.3.4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①腹泻:温度控制在38℃-40℃,发生腹泻时加强肛周护理,可降低喂养速度及喂养量,避免重力输注,采用鼻饲泵匀速输注,可给予蒙脱石散,必要时停止肠内营养。②胃潴留:鼻饲前抽出100ml胃内容物时提示有胃潴留,此时应控制营养液总量每日2000≤ml,可使用胃肠动力药,嘱患者右侧卧位利于食物通过消化道,病情允许可嘱患者适当运动。③误吸:肠内营养时患者头部抬高30-40度角,喂养后头部继续抬高持续30min-60min。喂养前及时吸痰,避免鼻饲过程中吸痰刺激引起呕吐造成误吸;持续注入肠内营养液时每2小时检查胃管位置,查看有无扭转、移位;鼻饲管用后温水冲洗,比较堵管。④便秘:便秘的发生提示液体摄入不足,每天注意给予患者30ml/kg的液体量,营养液注意膳食纤维的含量,必要时应用泻药。⑤口腔护理:嘱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液或碳酸氢钠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次,保证患者口腔清洁。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及护理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前白蛋白检测值均明显高于照组,血红蛋白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肠内营养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适的营养支持手段,尤其在机械通气早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加上细致周到的护理,不仅安全有效,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对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30例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对照发现,肠内营养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场外营养组,同时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总之,肠内营养可有效补充人体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提供人体全部的营养素,有效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护理中注意细节,全面照顾,加强心理疏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J].中国危机重病急救医学,2007;19(9):513-514.
[2]朱解琳,李清,曹秀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12-714.
[3]中华医学会呼吸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M].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