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科护士自我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析精神科护士自我防护

朱蔚

(安徽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精神病患者一般均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为确保精神科护士的自我安全,需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防护;安全性;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281-02

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控制经常会出现伤人毁物等一系列危害性行为,护理人员因24H密切和患者接触,遇到危害时往往首当其冲,精神科护士的安全问题已不容小觑,因此,护士应当采取科学规范、可行、有效、及时的措施及手段,以保证自身和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作为一名在精神科男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笔者在此谈谈自身体会。

1.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全面综合考虑危险因素:当班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一方面,对新入院患者,需摸清患者的基本情况,询问家属近期有无影响性的生活事件,亲自接触患者,充分评估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1],并与接班人员交代清楚要观察、执行、宣教内容,如患者是否躁狂冲动,是否有过伤人毁物行为,是否否认有病,不安心住院,以及偏执型患者的原因,防止其将矛头指向护士,导致过激行为,例如,我病区一偏执患者,一意孤行认为其不能出院的原因是科主任和护士长将其扣留在医院,每每对科主任和护士长都是恶语相向,态度极其凶狠;另一方面,对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也要全面掌握,对有冲动暴力倾向、有外逃倾向,有自杀倾向的应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在日常护理中特别注意,避免可能受到的伤害,更精心的护理患者。

2.思想上应始终保持警惕的状态

在掌握科室病员的心理状态同时,护士心里应始终绷着一根弦,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应眼观四方,耳听八方,晚夜间巡视病房时要和护工师傅一起,进入每个病房时均要背倚着门侧身进入,预防患者偷袭,另外,在与有暴力行为患者接触时,应注意方式,要运用科学的语言交流,与患者进行交谈、解释、说明,避免激惹患者,首先态度诚恳,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问,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思想与表情变化,比如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消除敌意,而当患者不配合,对接触者敌意攻击,劝导无效时需及时控制患者,当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谨遵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果断的采取措施,先控制患者上下肢及头部,使患者失去平衡后控制患者,同时防止患者踢抓,咬伤工作人员[2],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应注意操作得当,保持约束部位功能位,约束时间不宜过长,松紧适宜,定时巡视,保证约束部位的末梢血运良好,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危险物品管控

患者可利用的对他人或自身造成危害的一切物品都是危险物品,包括刀、剪、棍、棒、玻璃、桌椅、碗、筷、饭勺、瓷砖、绳等,有的患者将腐朽的桌椅折断用来伤人,有的患者用拖把上的布条伤人,因此,需加强危险物品的保管,用后及时放回原处,详细交接班,巡视病房时不能走马观花,要加强观察,及时清理,家属探视时也要做好解释和检查工作,如家属自带的雨伞应置于病区外,男患者大多有吸烟的嗜好,对于打火机由护工师傅统一管理,他们往往觉得麻烦,家属来探视时会缠着要打火机,这时我们应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同时不定期和定期交叉进行危险物品检查,防患于未然。

4.防止患者对异性不礼貌

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对待患者要掌握好分寸和方式,对待患者既要热情、可亲,又要严谨、得体。尽量避免单独接触患者,着装安全大方,不穿短裤短裙,不披长发,不带项链,不穿高跟鞋。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求救。

5.注重培训和经验学习

不定期对新老工作人员进行暴力行为防范预案的培训及考核,要求合格率100%,如若有暴力行为的发生,应进行科室或全院典型经验学习,使工作人员更好地保护自己。

6.加强身体锻炼

保持充沛精力,头脑清醒,增强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徐东,程祥,李忠玲.说精神病人及家属对院外就诊的心理反应及接诊方法[J].四川精神卫生,1995,2(8):122.

[2]陈琼.精神科护士的自我防护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34-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