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阅读的生态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创设阅读的生态场

李少华

陕西宝鸡市店子街中学李少华

小磁针放在磁铁方向会发生偏转,是因为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同样,在我们的阅读中,学生如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沉浸于其中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阅读的生态场,吸引着学生走进文本,享受阅读的快乐。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在“渔”字上下功夫。

一、大胆放“权”,相信学生,给他们自读的空间

受旧观念的影响,教师为成绩而教学,在课堂上总是怕浪费时间,课文的阅读以深刻的理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层次,短期内成绩有提高,长期下去由于课文朗读不扎实,理解并非自己的感悟最终只是停留在识记层面。自主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主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主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还课堂给学生,重视阅读的过程,学会等待,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每个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参与到阅读中的欲望。

二、巧妙煽“情”,点燃智慧的火把

文章都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产物。为了让学生尽快专心阅读,教师要学会会激发学生的热情。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在讲授《喂---出来》时,我让学生朗诵诗《给我一片天空》,让学生体会诗歌反映的是什么突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保护环境问题上来。学习《吆喝》时,让学生学学自己印象最深的吆喝声,学生吆喝着,思索着,觉得好奇又理解了吆喝的味儿。煽情要把握有度,除采取故事法、名言法等方法,还要务必联系实际,越接近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相关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读足遍数,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一篇课文应读10遍左右,每读一次学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读文章时采用“读、划、写、记、练、思”的方法,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通过一定的符号批注、写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然后,再把标出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学生在反复朗读时,注意思考分析,经过思考再动笔,通过动笔再思考,从而较为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是“温故而知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阅读次数的增加。

四、抓住“文眼”,逐步品味

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戏眼是一出戏里最精彩的场面,是一出戏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带起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中心。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提高阅读针对性。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要学生抓住重点词和重点句,反复斟酌,指导学生在题目、开头、结尾处找“文眼”,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讲解《马说》时,学生对“食马者不知千里而食也。”理解不够深刻,他们七嘴八舌,我引导说,这句话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联系背景材料,恍然大悟,深刻理解“食马者不知马”的含义,难怪作者的感叹?当时埋没人才的现实,被埋没文人的遭遇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提出问题,回味拓展

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阅读教学中,先引领学生登上“山岳”之顶,居高临下,鸟瞰全局,再引领他们下“山”寻异探胜,仔细观赏。这样,使学生们可在鸟瞰时知其全貌,观其壮伟;观赏时可晓其微妙,惊其鬼斧神工。这样的阅读,才能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才能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巧妙的多方设疑,“一石投水”的阅读指导,往往会取得“推波助澜”的良好效果。讲解《背影》时,我提问:“文中出现几次背影,那些详写?那些略写?作者的情感一样吗?”“为什么买橘子时的背影让人感动?用了那些动词。”“作者为什么要流泪?”“作者的不懂事在文中有体现吗?”“你与自己父母有类似的经历吗?”这些问题成为学生回味课文的驱动力,攻破问题使学生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读者与作者情感的碰撞,很容易联系现实生活,学生感受到父子间真挚情感。。

总之,读书是快乐的事。读书者要学会抓重点词,学会提问,学会思考,把阅读当成人生中砥砺思想、磨练意志、增强信心的重要手段。读书的能力培养是长期的工程,教师应该认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利用各种条件,为学生创设阅读的生态场,激发他们读书的主观能动性,就像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