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3

浅谈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因与对策

谢振华

象山县高塘学校浙江象山315700

摘要:受社会环境、传统教育习俗、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职业认同较低、文化素养偏低、团队协作精神缺乏情况较为普遍,专业成长困难重重。只有通过改善学校硬件条件、提高教师收入、加强师德修养、实行教师成才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抓好校本研训、推进读书活动方式,才能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成因对策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因素。名师出高徒,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就无法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教师专业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需要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然而,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很难成长,往往是良好职场愿景成了美丽的“神话”。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产生呢?

一、影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因

问题一:学校办学条件差,遏制教师专业成长。农村薄弱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捉襟见肘,电脑、互联网使用缺少,现代教学技术落后,接触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困难,不利于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环境。由于经费问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缺少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由于各种原因,到农村薄弱学校指导次数有限,教师很难在专业上可持续发展。

问题二: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教师无心发展专业。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工作繁重而待遇偏低,收入往往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为增加收入,部分教师沉迷于其他投资项目,心思和精力大大分散,把做教师仅仅作为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问题三:职业认同度低,职业倦怠影响到教师专业成长。在农村,很少有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国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也做教师,从中折射出了较低的职业认同感。薄弱学校的教师面对良莠不齐的生源,面对沉重的教学压力,他们不堪重负。单调的工作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他们往往不思锐意进取,教学热情消失,没有教学研究意识,靠惯性工作、生活。

问题四:部分教师文化和专业素养偏低,专业成长困难。农村薄弱学校往往有个怪现象:教师超编却要请代课教师。社会上有个顺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风趣地反映了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的现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学校撤并的较多,留下的大都是些老教师。而许多老教师是民办转正或初始学历不合格,他们专业成长困难,往往在普通话等方面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学校无法安排他们在教学一线工作。

问题五:缺乏团队协作环境,教师的专业难以快速发展。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往往老的老、小的小,30到45周岁的教师比例极小。部分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自认为专业知识过硬,不愿向那些老教师学习;而老教师虽然承认80后的教师专业技术过硬,但普遍对他们不看好,认为他们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无法交流。新老两代教师无法和谐相处,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加上现行的政策对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控制不够,造成大量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不利于年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有,农村薄弱学校很难为教师提供展示创造力的平台。由于每个学科教师人数偏少,教研组发展很难保持持续和鲜活的状态,校本研究无法有效开展,同时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专业深入发展氛围。教师基本上是单兵作战,由于掌握的信息不足,教师的视野无法进一步拓展,专业发展很成问题。

问题六:不良的传统教育习俗,抑制了教师专业发展。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教师是知识权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农村家长尊重教师、迷信教师,认为教师是威严和不容批判的。而教师欣然接受并内化了这种观念,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平等、合作、交流等概念,不希望自己的权威和经验受到挑战。而且许多教师来自当地,街坊邻居对他们的评价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他们害怕影响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害怕暴露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抑制了创新欲望和创新行为的出现。这种情况阻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顺利进行。

问题七:缺乏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使教师忽视了专业发展。在农村薄弱学校,为了使得有限的生源不外流,学校拼命抓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上,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论教师教学成果。环境逼迫学校进行量化管理,教师的一切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工作绩效,统统被量化为积分,与职称、荣誉、待遇挂钩。而教科研被忽略,教科研工作往往没有有效开展。教师在辅导学生和题海战中耗费了主要精力,疲于奔命于荣辱得失间,个人的专长不能有效发挥。

二、有效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对策一:改善学校硬件,提高教师收入,使学校处于上升的发展状态。当前,全社会对薄弱学校的发展相当关注,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学校应利用大好机会,利用政府政策上的倾斜,改变学校落后面貌,增强教师信心。学校不仅要改善硬件条件,而且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福利、增加教师收入。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也是有一定的物质追求的,不能“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收入上的差距,是薄弱学校教师向城镇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旦学校面貌发生较好的变化,教师感到学校处于一种上升的发展状态,认为在这所学校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就会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专业化发展就有了内驱力。

对策二: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乐业情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地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要加快专业成长,就必须提高师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事业。学校在师德培养上,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1)健全学习制度,培育创新精神。(2)鼓励参与实践,强化乐业意识。(3)激励监督并举,打造良好教风。

对策三:实行教师成才计划。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农村薄弱学校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十分关注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成才。学校应根据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把教师分成适应期教师、发展期教师和成熟期教师三类,针对他们不同的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指导。

(1)进行职场规划,实现分类发展。农村薄弱学校要唤起教师的进取心,让教师在学历、职称及发展方向上进行规划,学校根据教师的规划合理的制定成才方案,并分步进行落实。(2)分类培养,确保全体教师成长。对处于适应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局的各种上岗培训机会,同时结合学校培养,使他们迅速进入角色,站好讲台。具体可以采用导师带徒、课堂常规追踪、上教学汇报课、导师指导下的一课多上等方式。在平时可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对教师在教育法律法规、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可以节约学校开支,扩大受教育面。对发展期的教师,农村薄弱学校应尽可能提供平台,为他们快速成长推波助澜。在校内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如开出优质课、参与学校论坛等,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可推荐他们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展示观摩和研讨培训,让他们走出校、乡、县、市、省,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要鼓励他们参加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并帮助发表。

对成熟期的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其成为名师。成熟期的教师,往往动力不足,产生“37岁现象”,也就是再高一级职称评定无望,工作内容常规,工作热情冷却,教学手段固定,在每天机械性的重复中无目标地过日子。作为农村薄弱学校,这些教师是宝,学校要尽量让这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导师,并给予一定的地位,委以重任,让他们研究学科、带好学科组、上好示范课,成为课题的引领者。同时学校可出台一定的政策鼓励这些教师参加高一级职称的评选,支持他们参与名师评比。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教师无法成为学科专业的领路人,或者是根本不胜任一线教学工作,学校尽量把这些教师培养成德育导师或者把他们安排在后勤服务工作岗位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策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的教学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评价中,既要体现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性,又要体现发展个人特长的必要性。教学评价可以把教师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也可以把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和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作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能促使教师关注自身专业成长。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落实,建立网络化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种好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让学校节约管理成本。而广大教师通过成长档案袋能感受到自我成长,体验自我成功的乐趣。网络化的教师成长档案袋可以成为教师进行广泛而实质的对话平台,能够促进薄弱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成长。

对策五:抓好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是提升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途径。通过校本研训能增加教师实践经验,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训就是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规范教研组,使教研活动正常化,提高活动有效性;二是教师培训正常有序,而且低成本高效率。

(1)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科学教研。农村薄弱学校可利用学校教学骨干,开展常规性的教研活动。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教学常规管理月”、开展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要求学科组共同备课等方式,使得教研活动正常开展。可尝试同课多个教师上和一个教师反复上一课的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采用听课、说课、交换心得等方式,使教师专业稳步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每个教研组人数不多,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时期后对教研活动进行积极推进,以保证教研活动有效、鲜活。(2)不断“请进来”,掀起教师“头脑风暴”。农村薄弱学校要“不惜血本”地培养教师,就需要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拓展视野、发展专业。校本研训既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又要拓宽渠道,有计划地邀请非本土的专家来校指导,传递教改信息,传播教学经验,使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对策六:推进读书活动,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借助读书和思考来实现。

(1)宣传“读书厚度决定人生高度”的理念,鼓励教师人人读书。读书不仅能提高教师文化水平,而且能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只有不断学习,才有更多的知识积累,也才能与社会同步发展。学校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理论,每学期发给教师一本理论专著,并要求写读书心得一篇;免费为教师订一本专业杂志,让教师了解学科研究成果。通过经常性的阅读和反思,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会不断的丰富,教学水平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2)成立读书沙龙。农村薄弱学校往往比较偏僻,教师业余生活枯燥。学校可以在较安静的场所开辟出读书场所,并布置好环境,制定好读书计划,形成读书制度,学校在书籍和其他方面进行支持。可开展读书交流会,提高读书质量;在网上创办读书论坛,开辟读书专栏,为教师搭建一个读书平台。

参考文献

[1]廖龙龙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5,(2):48-51。

[2]董国雷是什么阻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2-26,(3)。

[3]陈世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困境与出路[J].河北教育,2007,(7-8):21-22。

[4]姚晓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引导与培养[J].教师教育,2008,(4):158-159。

[5]谭春芳石威论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