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河北省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李玉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使高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中,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工具,成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手段。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索问题,这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有效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受诸多观念、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困难,使教与学脱节,既不能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又不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中,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问题1、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对于高中学生,电脑操作并不陌生,他们乐于网络游戏,经常在线聊天,发微博,转帖子,进行网上评论,甚至还网上购物,他们只关心自己常见的、感兴趣的操作。这也导致学生们对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误以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文化课余的一种调剂,一门放松且具有娱乐性质的课程,完全背离了提高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的最初目标。
2、教材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
教材是为教师备课、上课、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但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能紧紧跟随信息时代及时调整相关内容。
3、信息技术课课堂实效性不够。
日常教学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课后却不能进行独立操作;在“照猫画虎”的模拟操作后,学生却对接下来进一步操作内容不能活学活用,运用自如;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浏览,却迷失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中,被它淹没了,最终忘记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说明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性不足,导致直接后果是学生们的脑海中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数学生在老师讲过之后再问起时,会以否认的态度说,这些知识老师并没有讲过。
针对以上分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为目标,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对策。
一、对有效学习的含义的理解有效学习是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更加注意学习的迁移,帮助学习者达到不仅尝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能对自己的思维加以思考的境界。“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二、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1、学习动机的激发: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在研究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时指出,动机可以影响有效学习的发生。信息技术课既有实际操作性强的章节,也有枯燥无味的内容,在课堂中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有效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信息的表达”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有口难言做动作,心有灵犀猜词语”这个小游戏,瞬间将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在同学们的笑声与掌声中结束游戏,得到日常生活中形体动作是信息表达的方式之一,从而引出在信息技术课中是如何表达信息的呢这一问题,自然引出课题。这样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有劲,教师教得顺心,课堂开展合情合理,自然有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①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探索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进行“信息的表达”一节教学过程中,两个模块都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参与教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都有哪些,是如何表达的?”“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哪些?”“以前学习过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例子有哪些?”等等,逐步深入,有目的有阶段的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好的锻炼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多元化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合理的问题、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恰当的模拟场景等。课件内容的深浅将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定,课件媒体表现形式,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选择的学习策略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