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精神病院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目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从中医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络成瘾的临床操作方法。方法:首先阐述情志相胜法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网瘾的优势,其次,借助案例说明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瘾的临床运用及注意事项。结果: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瘾疗程简单、疗效显著。结论: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瘾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形式上不拘一格,能够契合现代心理学各家之所长,为网瘾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本土化的临床思路。
【关键词】网络成瘾;情志相胜疗法;中医心理学;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258-02
“网络成瘾”又叫“网络上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简称《标准》)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论证,这意味着网络成瘾已被纳入了精神病诊断范畴[1]。
目前常见的IAD矫治模式主要有:精神科医疗模式、训练营模式、戒毒模式及强制性戒断模式[2]。“心病还需心药医”,从古至今,心理治疗的方法不胜枚举,流派纷呈,本文仅站在中医的角度,溯本求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寻求具有中国特色且具代表性之“老药新方”—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络成瘾的临床探索。
1.网络成瘾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危害
根据2009年1月公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根据这份报告,有29%左右的中国网民的年龄都在19岁以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3]。
现在较为热门的网瘾研究倾向于社会学研究和生理机制研究。对于网络成瘾的原因,我们不能过多地纠缠于是生理、心理因素还是社会问题所致,实际上,网络成瘾是一种复杂的行为障碍。众多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与成瘾者自身眼高手低、低自信高自尊,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学业、就业压力增大;成瘾者的家庭功能部分失衡等都有关联,而相对真实的社会互动,网络的易出入性、可清史性、匿名性使得人格中有某些缺陷的使用者更易沉迷于此。
2.情志相胜法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网瘾的优势
情志相胜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当时人们已意识到了情志失调能够致病,《内经素问举痛论》即有“百病生于气也。张从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儒门事亲九合感疾更相为治衍》]。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瘾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4]。首先,尊重个体差异。网络成瘾的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个体差异性很强,而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情志相胜法秉承中医治疗原则,讲求“同病异治”,注重差异,辩证施治。其次,操作原理简明扼要,便于掌握。情志相胜疗法强调的核心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诊断上主要采用“司外揣内”,然后配合五行情志生克进行治疗。情志相胜法的治疗多在患者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且患者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疗程简单但设计往往精妙得当,如同太极的“四两拨千斤”,能充分调动并利用患者自身的能力,治疗者的作用相对隐匿,然而疗效却十分显著,相较现代西方心理治疗方法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及墨守成规的治疗程序更具实践优势。
3.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络成瘾的临床运用及案例举隅
现代社会里,父母给子女提供的物质条件很充裕,可以说能够满足孩子衣食无忧,然而唯有性的需要在这个年龄段是无法满足的,而性往往又给青少年带来新鲜喜悦的感觉。当然,在临床治疗上,“恐胜喜”仅是第一步的治疗方案,随后应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将其不当的情感疏导到正常的途径中去。
近期门诊有一个较典型的网络游戏成瘾的治疗案例,患者是一个14岁的男孩,具备了网瘾研究的几个成因:独生子、缺少父爱(父母离异随母亲)、成绩一直不理想、社交技能较差。在此案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应用某一种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因为情志相胜法的精髓其实就是“活套”,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制造一种氛围,帮助患者将偏颇的情感得以疏泄或补偿。针对此案,我们设计了三步治疗,第一步:了解全局,找出症结;第二步:制造活套,情感置换;第三步:理顺关系,回复自然。
由于我国的网瘾患者多为青少年,由于家庭或社会的因素,他们的心理成长普遍滞后于生理发育,所以运用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瘾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治疗前需要了解患者个性及其成长环境;二是治疗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阶段过程中情志失调的表现,选择有针对性的情志刺激;二是要把握刺激的强度,既不能不足,也不能太过,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太过又会引发新的疾病,最好能够做到“中病即止”[5]。
从本文所列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医的情志相胜法与现代心理学理论其实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就是,在西方各心理流派林立纷争的情况下,情志相胜理论则以治病为最终目的,形式上不拘一格,信手拈来;方法上能够契合各家之所长,浑为一体,为我所用。作为现代医家,我们不能“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应抛其形取其味,结合现代的人文背景及病家特点,探索出更多的临床疗法并使其系统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情志相胜法为代表的中医心理学。
【参考文献】
[1]蔡光先,欧阳建军,肖子曾等.中医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认识及其调治[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210-213,234.
[2]李铭,沈学武,许爱琴等.中医情志相胜法治疗网络成瘾的临床探索[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精神病学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400-401.
[3]崔畅.探讨中医药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2):121-122.
[4]吕文卿,张伯华.用中医“火热论”思考网络成瘾问题[J].天津中医药,2012,29(2):158-161.
[5]魏沙.中医专业医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