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731100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上课再也不是一件吃力的事了。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会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教育技术手段语文电教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必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兴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看到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音像材料,使抽象的、难懂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使许多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例如:在教学第四册《回声》一课,通过往水槽里投石子,在放大到投影上的实验学习懂得什么是水波及水波怎样荡回河心。同样的道理,对于声波也做同样的解释,为此,学生对看不见的声波的返回就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理解课文,突破回声的产生这一难点起到了关键作用。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无阻。如教学《古诗两首——小池》一文时,播放《渔舟晚唱》配合生动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一个清雅美丽的环境,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诗句,边理解,边播放小池美丽的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使学生进入了诗句描绘的境界,领会到诗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使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4.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有利于突破课文难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获得更丰富、更完整、更准确的认识。如《爬山虎的脚》一文重点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面……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将该段用投影展出来,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找出该段中最能体现爬山虎向上爬的关键词语“触”、“巴”、“拉”、“贴”后,教师趁机在幻灯片点出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图,紧扣重点词,图文联系,理解课文。这样,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一教学上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5.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发展儿童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那么他们在这种情境中,就有了想象的空间。
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草原特有的美丽景色,学生被这一美景所吸引、陶醉,他们仿佛置身于这辽阔的草原。这时,教师抓住“一碧千里而不茫茫”这句话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种境界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趣味盎然,描绘出自己头脑中所呈现的草原景象。
二、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变文为图。大多数作文题目是以文学形式出现的,这并不利于初学作文的学生的训练。如写一种蔬菜和水果,教师便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几种水果、蔬菜的图像,及其特点的介绍,学生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蔬菜,然后依照老师的指导方法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蔬菜的根、茎、叶、花后再试着说一说。这样直观的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教学难度有所降低。
2.变单幅图为多幅图。在以往的教学中,看图作文虽然看得一目了然,但学生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一种是观察不细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低;二就是孤立的画面难以启动学生的想象力。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展现对应场景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时,课文只有一副浓缩场景,二年级的小学生不一定能马上看懂它所表现的内容,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现几组图形。学生观察了屏幕上的画面后,马上判断出所发生的事情:小鸭子掉进坑里出不来,小猴、小熊、小象都在想办法救小鸭子。由于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它们各是怎样的、谁的办法最好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3.变静为动。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姿势,如果学生对这个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语言表达时会束手无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小白兔搬南瓜》,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镜头,以及“车轮转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滚动南瓜”。这种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为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材上的一些训练内容有时无法落实。现在,多媒体网络的帮助下,许多训练内容都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的特点,调动学生眼、耳、脑多种器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观察的兴趣,从而使训练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