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荣
(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腹内压监测(IAP)对危重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危重患者59例,测定腹内压,分为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发生腹胀、腹泻情况和暂停肠内营养的机率。结果:B组患者腹胀、腹泻发生率与暂停肠内营养机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腹内压越高,出现腹胀、腹泻并发症越多,暂停肠内营养机率也越高。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
腹内压(Intral-abdominalpressure,IAP)主要是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正常情况下平均压力为0mmHg,其中任何器官体积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均可能导致腹内压(IAP)升高,当IAP过高时,腹腔内的器官与邻近的组织都将受压缺血,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梁群等[2]研究表明腹内压监测可成为临床救治中判断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可靠的指标。由于腹内压与胃肠功能恢复有密切关系,所以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时,需考虑腹内压升高对肠内营养的影响[3-4]。膀胱压监测简单易行,为无创操作,且与腹内压有很高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反映腹内压情况[1],因此被认为是临床间接测量腹内压的“金标准”。本研究拟通过对59例危重患者早期空肠营养时进行动态IAP监测,以探讨腹内压监测对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观察的临床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住ICU的59例危重患者,于24~48h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经鼻胃管实施胃肠内营养。实施前予测腹内压,每4h测1次,连测6次。取平均值,将腹内压<5mmHg的患者分为腹内压正常组(A组),5mmHg<腹内压<20mmHg的为升高组(B组)。A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5---87岁,B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37~89岁。所有患者的营养液均选用能全力,均采用24h持续营养泵输注,并采用恒温器控制温度在35-37℃。开始肠内营养时输注速度以20~40mL/h滴入,观察患者无不适,则12~24h后以60~100mL/h滴入;营养液温度以37~40℃为宜[5]。
1.2测压方法
将Foley导尿管插入膀胱。尿管末端连接三通,一端接集尿袋,另一端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预充好液体排净空气再与三通相连;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传感器调零;排空膀胱,关闭集尿袋端;向膀胱内注入50ml温生理盐水,以耻骨联合为零点,测量膀胱压。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肠道黏膜以腔内营养为主要获能方式,当机体处于饥饿、疾病过程、手术创伤等情况下,肠道黏膜物理和免疫屏障受损,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移位,肠功能衰竭,以致不良预后。如果能够及时予部分营养物质补充就可能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与延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改善营养摄取,减少住院费用。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但肠内营养使用不当可导致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流等后果,严重者可进一步加重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后出现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以及腹围变化与腹内压数值变化的相关性,发现腹内压监测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
通过监测腹内压数值的变化而尽早调整患者肠内营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为危重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及时调整患者肠内营养,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价值,达到肠内营养的目的,降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Yangw,Luj,Wengj,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10,362(12):1090-1101.
[2]梁群,杨锋,邓勇,等.腹内压监测在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7,13(5):296-297.
[3]刘礼秀,余志宏,张志丽.腹内压变化与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34-35.
[4]顾朝丽,徐志华,屠新丽,等.腹内压监测对危重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实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14-15.
[5]蒋贤高,尤荣开.危重病人留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12(6):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