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危机应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浅谈心理危机应急管理

李天萍

李天萍(四川省攀枝花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61)

【摘要】目的:本文以了心理危机应当如何进行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方法: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警察击毙抢劫伤人嫌犯事件的各个当事人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处于心理危机的各方当事人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理健康的结论。结论:探讨了应急管理对于心理危机的重要性。

【关键词】心理危机;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76-01

2010年7月6日晚8时30分,湖北籍38岁男子谢某在广州市越秀区站南路抢劫伤人并挟持人质,最终被便衣警察击毙,引起众人关注[1]。作者就与心理危机应急管理有关的话题谈谈自己看法。

1讨论

1.1该嫌犯是否有精神病

从媒体报道来看,作者认为该嫌犯可能有精神病,一是他说有人追杀他从湖北到广州;二是在大街上挥舞剪刀,而他周围并没有真正正在伤害他的人,说明他可能有幻觉和被害妄想;三是家人说他之前情绪稳定,并无精神异常,说明他被人追杀很可能是幻觉,而不是现实;四是他的判断辨别能力明显下降,他抢劫伤人是不犯死罪的,而劫持和伤害人质是可能立即被击毙的,这是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能意识到的;五是报道中多数群众反映他可能有精神问题。所以应高度怀疑他有精神病。

1.2心理危机应急管理

1.2.1对嫌犯的干预该男子声称不想伤害人质,想与记者说话,说有情况要反映,就说明他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应该问清他的目的和想要什么样的条件。嫌犯之所以劫持人质,可能是他觉得周围很危险,他希望得到保护,警察应尽可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或者让他告诉我们,我们要怎样做他才觉得是安全的,让他感觉到我们在帮助他,没有把他视为敌人,我们在解决他的困难,只要条件允许(在保证人质安全的情况下),都应该满足他提出的条件。报道没有提及危机干预专家参与,说明可能缺乏专业性的危机干预处置程序。

1.2.2对开枪警察的干预

报道中说女警察击毙嫌犯后立即回去继续值班,没有让她休息,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再出现紧急事件,能保证她情绪思绪不受影响?眼前不会闪现刚才枪击的画面?能保证她继续工作的质量?所以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作者认为此时女警察应当休息,不再执行任务,应当接受心理咨询,让她讲述对事件的感受和想法,让她理一理思绪,让她的情绪得到舒缓,让她的压力得到释放,有什么值得总结的地方,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做,有没有自责和内疚感,有内疚感怎么办,没有内疚感又怎么办,等等。从这次事件看,警察在处理应急事件中还应增加以下预案或程序,比如专业性危机干预程序、枪击手休息制度、枪击手咨询制度等等。事件发生后1天记者再次采访女警察,女警察说“一般情况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我没事,挺正常的”。这说明她没接受心理咨询,我们不清楚她是否意识到她需要做什么,这不是正常异常的问题,而应该需要这种程序,需要探讨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的心理反应,探讨更为深刻的人性化的理解,总结学习更好的应对方式和经验,从而保障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

1.2.3对受害人的干预关于人质的信息很少,受伤,到医院做简单处理后被警察带走,人质需要心理咨询吗?人质会不会经常陷于恶梦?会不会回避公共场合不敢出门?会不会感到内疚?会不会失眠?头脑中会不会反复出现嫌犯被击毙的情景?她的生活受到影响了吗?她能坚持工作吗?她的情绪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变得冷淡和疏远?这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并适时干预的。

1.3精神卫生仍被严重忽视

这次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作者认为,反映了精神卫生仍被严重忽视。如果嫌犯有精神病的判断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那么这次事件就是场悲剧。有精神卫生专家指出: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20%,而我国财政在精神卫生中的投入只占总卫生投入的2.35%[2],在我国只有15~3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得到了治疗[3](发达国家是60%)。中国精神卫生法20多年前就开始筹备立法了,至今仍未立法。中国精神卫生规划版本不断在修改,而精神卫生的现状却变化不大。专家早就呼吁进行重性精神病监管,呼吁建立精神卫生防治网络[4],这个网络覆盖率仍然是相当低的。

2结论

只有重视重性精神疾病的监管,重视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才能有效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才能保护所有人的生命权。各地应成立危机干预中心,为上述嫌犯、警察、受害人等提供心理服务。遇紧急事件时应有危机干预专家参与,事件发生后应对当事人进行危机干预或心理辅导,这两点应纳入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当中。

参考文献

[1]深圳新闻网.广州女警3秒4枪击毙悍匪:我是第一次朝人开枪.[S/OL].深圳:深圳新闻网,(2010-07-08)[2010-07-10].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0-07/08/content_4731072.htm.

[2]费立鹏.中国的精神卫生问题—21世纪的挑战和选择[1].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1):1~10.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的通知[S/OL].(2008-01-15)[2010-07-10].http://www.sda.gov.cn/WS01/CL0056/34798.html.

[4]杨德森.本世纪初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展望[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