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只乐二中陈艳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古老的师生关系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社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去日益加深,为了了解学生的内心,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都期望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走到学生中去。但不讲究一定的方法,学生只会对你这位老师失去兴趣,也不愿敞开心扉和你做真正的“朋友”。自从96年毕业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刚开始也为找不到方法而苦恼,渐渐的从不同方式入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老师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道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了,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你产生兴趣,那么他肯定会以你为榜样,生活中、学习中都会不断去模仿、去学习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会不断地去接近你、了解你,这样一来学生就自己向你接近,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主动靠近你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经常细心观察、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学生刚校门,对老师持有高度的敬慕心理,老师就是他们的一切,不管老师说的什么,他们都认为是真理。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师表达这样一个信息:老师啊。我多么希望您能给我鼓励、给我表扬。我们一线的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师肯定都有过这种感觉:当你表扬一个学生做什么事做得好时,后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去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这件事,甚至比你表扬的那位同学做的更好,这时他们内心的期望值非常高,我们做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满足内心的期望值,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会给他们以后的成长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第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这里所提到的知识,不是专指的学科知识,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那些课本以外的知识,这类知识不要求知道太多,但你必须懂。当老师的都知道,我们讲课涉及到课外知识的时候,学生都特别爱听,我在平时非常关注课外知识的汲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魅力,比如在讲抛物线这节课时,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些NBA的一些小常识,学生特别喜欢听,特别是那些喜欢篮球而不喜欢数学的几个学生,下课后还追着问篮球的一些知识,我都一一给予解答。看着学生们羡慕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又喜欢和我聊天了。从那以后,这几个学生经常找我聊天,我在交给他们体育知识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和理想教育,让他们一步一步的开始喜欢数学,也不想以前那样和老师对着干。变成了懂事、善问爱学习的好学生,其中有一个考到了河师大的体育系,另一个考上了许昌学院体育系,每次见我都说我是他们上学时候最崇拜的老师,那时候他俩就非常骄傲的和其他学生说我们是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看来,只要学生崇拜你,他就愿意接近你并和你交朋友的。也愿意和你敞开心扉的和你谈话。教育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这一方面是由教育本身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的良好风范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第三: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
在社会主义教育的辞典里,师生关系的概念同封建社会的师徒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教育方式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教育者不能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要放下"架子",摆正师生的位置,认清对学生平等相待的重要性,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正所谓"良师诤友",而不能带有丝毫勉强的色彩。能做到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因而就能尊重老师,能理解老师的用心,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
我们单位有个老师,因为偶尔一次一名学生在下面说他的名字刚好被他听到,于是对这名学生拳脚相加,被打的学生也不敢言语,表面上是学生被“征服”了,课实际上学生内心并不安分,他可能想着如何去报复这位老师,如何报复学校,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并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会让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们老师还应注意几个细节:
多鼓励、少批评。对学生学习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指出,耐心地帮助他们,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严厉的口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下课后不要夹着课本就回办公室。课余正是老师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最好时间。
正确对待家访,我们一些班主任家访就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我从未这样做过,家访时就是让家长多去关心孩子的学习,让家长也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我班有一名女生叫黄迪。该生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年前春节回来后我特意去了她家,他爸爸一开口就问该生在校期间表现如何,我把她的优点全部说给她爸爸听,小毛病只是简单的提了提。本学期该生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那些小毛病全都改掉了。她还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多次提到没有向她爸爸“告状”,还在她爸爸面前表扬了她。看来给家长谈话时讲究一些策略还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在慢慢长大,心理发生微妙了变化,他们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作为老师此时不能一味强求他们说出心里话,而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利用伟人故事、英烈遗风等积极健康的内容,再辅以集体活动、大家讨论等形式,把他们从狭小多梦的天地里拉出来。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对学生加强青春期知识教育。
集体活动、公益劳动,我们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如果光说不干、指手划脚,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生在家有父母,在校靠老师--天冷了,要提醒学生多穿衣服;头发长了,要提醒学生去剃一剃;要提醒学生晚上要早点睡,早晨要吃好,中午争取休息一会;放假了,不要玩水,水火无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做老师的时刻要为学生想周到一点,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更要有慈母的心怀。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允诺过的事一定要兑现,切不可失信于学生。
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可亲、可信;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情感的大门,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健康地发展。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正在塑造着国家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细心、耐心和恒心不能贯彻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那么,我们是找不到打开学生心扉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