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市浉河中学-----张青业
一、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1、要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数学设计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这些条件是:①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②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新的知识.
下面着重谈谈教学设计时,如何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课例一、九年级数学第一轮复习课课题是《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是这样开课的,在课前首先让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一组组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动画演示)……有:火箭升空、国旗缓缓升起、行驶中的火车、旋转花环、圆形风车等
师:以上运动现象在数学中称为什么?
生:平移、旋转.
这个开场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学例二:课题〈从不同方向看〉(北师大版七上第一章第4节),是这样入课的:首先展示奥运会上从不同方向拍摄的刘翔夺冠的照片,接着师生咏诵苏轼的〈题西林壁〉,并观看其画面,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新课.这样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确实存在从不同方向看的现象,另外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怎样入课,历来是一个让设计者绞尽脑汁的问题,所以数学教师更应主动积极地去收集,一些好的导课包括老教材中一些新颖开场都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课例三:课题《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开场是:2001年4月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动画演示撞机过程)……师:在这一事件中,当我机奉命跟踪敌机时,我地面指挥人员如何准确地确定其空中距离,并指挥我机进行成功拦截的呢?此开场当时震撼人心,扣人心弦,创设情境,问题开路,此课获得较高评价.
以上三个课例成功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多向思维,新课程理念的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教材创设了一个个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贴近学生生活的、恰当的问题情境,教学时要注意很好地应用.
2、整体把握数学活动的结构
数学活动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因此,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以系统的眼光和动态的观念看待教学活动,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好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因素的整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
教学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的合作学习机制.而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定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事实上,当前的课程学习方式已经走向以理解、体验、反思、研究、创造为根本,现代信息技术也已全面介入数学学习过程,这一切都促使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一次新的跨越.
课例四,我校青年教师杨静参加市三优课大赛,课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以军队为主线,战争年代,和平年代部队生活为背景整体设计教学活动.(电脑动画演示:以激烈的战场为背景,紧急情况下通过动军帽利用三角形全等估算河宽,测炮弹内径等)
本节课在性质上,属于习题教学,教师避开了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新课程理念紧抓学生特点,让学生在故事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安排一系列的“数学事件”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通过教材呈现方式的改革,活动任务的“交付”,(安排的小组任务多)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课例五,在课题为《平面图形的密铺》中一教师作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创设现实情景,营造天天装饰公司招聘设计小组的虚拟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公司为招聘设计人员而进行的小组培训.(电脑模拟招聘现场)
本节课创设情境新颖,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二、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安排认识方法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而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例式方案”,它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境之中,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同时要考虑为什么,怎么教等诸多因素.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引导,发现”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导、发现”模式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如在“打折销售”这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而教师是观众,教师把学生分成三队,分别是厂家、商家和消费者,每队都有队长,对外调查,大家准备了衣架、衣服、标签等用具,各个打折,首先是厂家向商家介绍商品,推销商品,接着由商家以50%的利润率定出卖价再由顾客挑选商品,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很快明白了利润、成本价等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并归纳出了“商品售价-商品成本=商品利润”等公式,我想这样的课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2、“活动、参与”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
“活动、参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数学调查②数学实验③测量活动④模型制作⑤数学游戏⑥问题解决.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这种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总结.课例《认识三角形(2)》选择的是“活动、参与”模式:首先,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屏幕上首先出现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在争论着什么.(电脑演示)
师:同学们,原来他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最大,那么你们觉得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都没有道理,因为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度,一样大.
师:是这样么?你们能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吗?
其次,实践、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测量、或撕拼,并把不同的拼法贴在各小组自备的展板上,然后讨论交流,其中一位同学撕了一个角,可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让这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理由……
还例如(七、上)“转盘游戏”也是按“活动、参与”模式设计.
七(下)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一节“游戏公平吗”一课可以以观察生活内容为情境按“活动、参与”模式设计.
(3)“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的,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模式.在这一种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则通过给出的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它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自学—辅导”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鉴疑解题—练习.例如:洋思课型就是典型的“自学—辅导”模式
(4)“讲解—传授”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脉,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有助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系统地掌握较多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大多数教师始终离不开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
以上四个教学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倡使用的主要教学模式.这里需强调的是:传统的“讲解——传授”模式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也并未被抛弃,而是扬弃,只要我们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改革其中一些陈旧的做法,例如过分偏重讲解和传授而导致学生智慧的发展和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它同样也可在数学新课程中呈现光彩.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明确三点:
①最有效的学习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②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接受式与发现式学习相互补充,合理结合.
③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机械地截然划分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几种模式可以进行相互渗透与综合.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没有不适作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模式.对某一个教学目标,某一类数学教学内容,某一班的学生不一定有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特点等诸方面来考虑,灵活地进行选择与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
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地域的差异,教学对象素质不同,决定我们不能仅用一个万古不变的模式去套用,况且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很难完全与你教学设计时所设想的理论轨迹相吻合,千篇一律,千师一面,千课一法的方法在教学上是没有的,法随事变,法因人定,才是课程改革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