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唑单用及合用西咪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病毒唑单用及合用西咪替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比较研究

李颖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医院418400

【摘要】目的对病毒唑单用及合用西咪替丁(CMD)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至我院就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3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研究组(65例)单用病毒唑,给予对照组(65例)病毒唑与CMD合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好转时间与治愈率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好转时间较对照组短,治愈率为53.8%,远高于对照组(27.7%)(P<0.05)。结论病毒唑合用CMD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中的疗效更为明显,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病毒唑;西咪替丁;流行性腮腺炎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discusstheefficacyofribavirinaloneandcombinedwithcimetidine(CMD)inthetreatmentofepidemicparotitis.MethodsfromJanuary2017toSeptember2017tothehospitalformedicaltreatment,130casesofpatientswithmumpsasanobjectforresearch,wererandomlypidedintoresearchgroupandthecontrolgroup,giveribavirinaloneresearchgroup(65cases),givingthecontrolgroup(65cases)treatedwithribavirinandCMDshare,turnaroundtimeandrateoftwogroupsofpatientsrecords.Resultstherecoverytimeofthestudygroupwasshor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cureratewas53.8%,much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27.7%)(P<0.05).ConclusionthecombinedtreatmentwithCMDismore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epidemicparotitis.

[Keywords]viralzole;Simetidine;Epidemicparotitis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强的流行性和传染性,主要易感人群为免疫力较差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腮腺肿胀[1]。在临床上的预防以MMR疫苗为主,预防及控制流行效果明显,但由于大众对流腮的认识较浅,在患病后往往不自知,没有做好隔离与防护,导致病毒的传染加剧。在临床中以抗病毒的原理对流腮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病毒唑,其为前体药物,以干扰病毒复制中RNA的代谢为抗病毒机制,能够有效阻止病毒复制,被广泛应用于腮腺炎、麻疹、水痘、拉萨热等疾病的治疗[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MD同样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作为一种可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但在非溃疡性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发现CMD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目前,CMD已在癌症、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流腮的治疗中合用病毒唑与CMD,可增强药物抗病毒的功能及减轻炎症表现[3]。本研究以至我院就诊的流腮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毒唑单用及合用CMD的临床作用进行比较与讨论,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至我院就医的流腮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5例,男女比例为34/31例,年龄为6~13岁,平均为(6.9±0.8)岁;对照组65例,男女比例为33/32例,年龄为6~11岁,平均为(7.2±0.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流腮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严重精神疾病及重要器官病变,均无严重流腮引起的并发症。两组患者于基线资料差异小(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病毒唑10mgkg1d1,给予对照组病毒唑10mgkg1d1,合用CMD10mgkg1d1,对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及痊愈情况进行记录。

1.3疗效评价方法

分为三级: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恶化;有效:患者腮腺肿大在3d后减轻至消失,退烧较快;痊愈:患者腮腺肿大于3d内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治愈率为痊愈例数占比。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18.0对研究记录进行分析比较,以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腮腺肿胀消失时间为(4.781.24)d、退烧时间为(2.151.47)d,均低于对照组(6.971.05)d、(3.861.54)d(P均<0.05)。见表1。

表1症状好转时间对比

3.讨论

流腮的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首先入侵口腔黏膜或鼻粘膜,于上皮层增殖至一定数量后侵入血液,流经腮腺进行再次大量增殖,传播至各种腺组织,如卵巢、胰腺,流腮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为各种并发症,如脑炎、胰腺炎、肾炎,病情发展较快者有生命危险[4]。流腮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对患者的咀嚼、进食造成阻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传染源为腮腺炎病毒携带者,感染腮腺炎病毒并患病者常常免疫力较差、防护较弱,故多为小儿,年龄较小。针对流腮的流行性,主要以MMR疫苗进行预防,二剂次接种可有效控制流腮的爆发性,但目前国内对于二剂次接种的制度较为缺乏,各地未统一,流腮的预防未得到有效落实,在流腮的快速治疗中也应加大研究力度[5]。以往以病毒唑与CMD作为治疗药物,近年来两种药物合用逐渐成为趋势。

病毒唑主要通过抑制肌苷酸转化为乌苷酸,阻碍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与病毒的增殖,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但临床效果较为明了,应用较为广泛。病毒唑从抗病毒角度实施治疗,CMD主要从消炎、抗病毒角度进行治疗。CMD正常情况下主要应用于溃疡性疾病,其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故对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疗效。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MD的组胺抑制作用可对多种疾病有控制作用。CMD阻断组胺对Ts细胞的作用以促进B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可增强机体对于流腮的抵抗性[6]。CMD对于肥大细胞有一定促进作用,减轻机体对于流腮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根据130例流腮患者进行病毒唑单用及合用CMD的疗效比较,发现研究组症状好转时间较短,治愈率(53.8%)较对照组(27.7%)高,研究组在症状好转与治愈率方面均占优势地位。

综上所述,病毒唑合用CMD对于流腮的治疗较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与痊愈速度较快,于流腮的病情及暴发流行控制有较大临床意义,可加大推广。

参考文献:

[1]ZhangW.CimetidineaugmentsThl/Th2dualpolarizedimmuneresponsestorecombinantHBVantigens.Vaccine,2011,29(29~30):4862-4868.

[2]AhmadiA.Hepatoproteetive,antinociceptiveandantioxidamactivitiesofcimetidine,ranitidineandfamotidineashistamineH2receptorantagonists.FandamClinPharmacol,2011,25(1):72-79.

[3]舒平,张淑义,王宝恩,等.急性感染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中药912液的作用[J].微循环杂志,2001,11(3):24.

[4]SenanayakeSN.Mumps:aresurgentdiseasewithproteanmanifestations[J].MedJAust,2008,189(8):456-459.

[5]HviidA,RuhinS,MühlemannK.Mumps[J].Lancet,2008,371(9616):932-944.

[6]Takahashi,H.K.C'imetidineinducesinterleukin-18productionthroughH2-agonistactivityinmonocytes.MolPharmaco1,2006,70(2):4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