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马少群刘新军张惠芳罗婷李瀚林

马少群刘新军张惠芳罗婷李瀚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影像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中图分类号】R7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127-0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二维(薄层重建、MPR)及三维(VR)等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颌面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患者行颌面部CT平扫后进行薄层重建及MPR、VR重建。结果156例患者共统计209处骨折部位,鼻部骨折99处,占47.4%,眼眶及鼻窦骨折62处,占29.7%,下颌骨及颧骨骨折为48处,占22.9%。结论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虽然完全可以满足疾病影像诊断的要求,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三维重建技术更能指导临床医生的手术途径。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二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颌面部损伤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颌面部CT检查阳性患者156例,男性133例,女性23例。年龄16-69岁,平均28.6岁,患者损伤原因包括车祸致伤、碰伤、拳击伤、坠落伤,都行急诊CT平扫检查,其中11例合并颅脑损伤。

1.2方法使用通用公司GEBrightSpeedS16排螺旋CT机常规行横断面平扫,横断面扫描范围自眶底至下领骨,采用螺距为1.375:1的螺旋扫描,层厚2.5mm,层距2.5mm,扫描条件为120kv,160mA,扫描完成后以1.25mm层厚进行轴位薄层骨算法重建,并使用CT机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

2结果

在156例患者中,统计骨折部位共209处,最多为鼻骨相关骨折99处,占统计部位的47.4%,其中约七成为单纯鼻骨骨折,另外还包括了上颌骨额突骨折、额骨鼻突骨折及鼻中隔骨折,但除上颌骨额突骨折外均较少单独发生,多为合并骨折,以拳击伤、碰伤为主;其次为眼眶及鼻窦骨折62处,占统计部位的29.7%,以眼眶骨折为多,约占六成,多数为眼眶内壁骨折,可单独发生,均累及筛板,眼眶脂肪组织可突向筛窦内,眼内肌增粗或局部移位,其次为眼眶下壁骨折,多为合并骨折,下壁骨折片及眼眶脂肪组织可塌陷至上颌窦内,往往合并上颌窦粘膜增厚和积血,眼眶外侧壁及上壁骨折出现较少,常合并额骨骨折或前颅窝骨折等颅脑损伤,以车祸外伤或坠落伤多见,鼻窦骨折以上颌窦前壁骨折最多,外侧壁骨折次之,上颌窦上壁骨折与眼眶下壁骨折往往难以区分,蝶窦骨折出现较少,多合并蝶骨骨折等颅底骨折,故出现蝶窦积血表现时要谨慎对待;下颌骨及颧骨骨折为48例,占统计部位的22.9%,其中约六成为下颌骨骨折,可单侧或两侧同时出现,分为体部、下颌支及髁突骨折,髁突骨折常合并颞颌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颧骨骨折以颧弓骨折常见,颞骨颧突骨折较少。

颌面部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复杂,其骨质又多纤薄细小,发生损伤骨折后往往累及多骨,并常合并骨折片移位及软组织肿胀充填周围腔隙等情况。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薄层重建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手段可以全面准确的作出诊断,并且通过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将其直观的显示出来,为临床医生判断损伤程度及与患者交流、制订手术方案等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讨论

3.1多层螺旋CT的优越性多层螺旋CT增加了探测器的数目和敏感度,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增加了扫描速度,减少了患者的X线辐射量。由于其为容积扫描,患者勿需采取特殊体位,适合快速检查骨折患者的要求,既可获得全面诊断信息,还可根据临床需要提取所需层面的投影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无需第二次扫描即可重建任意部位的图像。

3.2二维重建技术(薄层重建、MPR)的诊断价值病变区扫描结束后,对所得图像行薄层重建,由于层面薄,层面内重叠的结构和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薄层有利于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减少骨骼伪影,能够显示较小病灶,极大地提高空间分辨力,有利于对复杂结构的显示。颌面部,特别是鼻区、眼眶、筛骨及蝶骨等部位,通过薄层重建可以准确显示发生骨折的部位、数目,骨折移位情况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窦腔积血等情况,当然必须注意在骨折线与显示层面平行时可能发生的漏诊,所以应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才能有效的避免漏诊出现。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是指在任意平面上对多层螺旋CT扫描所得的容积资料进行多平面分层重组,主要包括冠状位、矢状位、斜位重组,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的情况,虽然仍为二维图像,对于单纯影像诊断已经足够,但对骨折的形态显示较差,缺乏整体感,对临床治疗帮助有限。

3.3三维重建技术(VR)的诊断价值容积再现法(volumerendering,VR)是将每个层面容积资料中所有体积元加以利用,VR重建主要是通过调节CT阈值范围和阻光度来获得满意图像,CT阈值范围和SSD相同,而阻光度的取值范围从0到1。0代表完全透明体素,1代表完全不透明体素,VR重建选择的是0~1之间的半透明体素值,是渐变的模糊阈值,VR的这种模糊处理更加真实地描述了物质的空间分布,因此VR获得的是真实的三维显示图像。由于其容积信息量不丢失,对比度好,层次清晰,显示细节效果较好,能同时显示空间结构和密度信息。

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二维技术虽然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但两者都不能提供直观的立体影像,尤其是对于复杂骨折,临床医生必需借助解剖知识,结合多层面影像来判断骨折移位情况和各种空间关系,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三维重建后,可通过不同轴面的旋转及多角度、多方面的切割,能使三维重建图像真实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质移位情况及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等,从多角度显示各种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且可以去除周围无相邻结构的遮挡,更有利于突出显示重点部位的情况。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诊断颌面部骨折中,以其扫描速度快,无需特殊体位,容积扫描,图像质量高,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成为颌面部骨折诊断重要的检查方法。CT薄层重建结合MPR成像可准确诊断颌面部骨折,VR等三维重建技术则以其显示图像立体形象,能够显示骨折全貌,从而为临床医生与患者交流提供便利,以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