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结尾多姿多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让结尾多姿多彩

吴琳

吴琳

〔摘要〕不同文体和情趣的文章的教学结尾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因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绝不能死搬硬套。同时教师要情绪饱满、语言精练,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本课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文章结尾多姿多彩

结尾会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十几年来我通过自身的教学回顾和尝试,对一堂课结尾的方法总结了以下几点:

1回味欣赏法

语文课文中有些语句很美,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适时地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欣赏美句,在教师的点拨下,一些学生对美句有了感性认识,但学生仅凭说是无法全面领会其中韵味的,总让人觉得还欠缺些什么,其实只要在课文快结束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画面来欣赏,不仅会让学生真正领悟句子的意境美,还会让他们很快记住这些优美的语句。如《与朱元思书》一课,课文虽短,但写景的句子却让人回味无穷。在课文快要结束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然后从白板上显示一幅画面,让学生说这是文中哪一句。因为赏析过句子又读过课文,学生直接说出来又加上一个字“美”。接着又显示出第二幅画面,第三幅,第四幅……学生越说越来劲,这时教师说:“让我们一齐边欣赏画面边背诵相应的语句来结束此课。”学生背得很有感觉,因为在欣赏中背诵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山水中,下课后学生互相讨论着刚才看到的画面,“美呀!怪不得吴均会沉醉山水而不去在仕途上寻求发展”。

2比较法

比较是人类最珍贵的智力因素。是人们辨别、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认识,才有创造。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用此文和其他类似的课文进行相似点的比较,是从一篇课文的学习过渡到多篇课文,学生的学习从较被动转化为较主动,认知从教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的过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都写了爸爸,但描写的方法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学生将《背影》的内容掌握了后,我就让学生结合《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儿落了》两篇文章,比较三篇文章塑造父亲的句子,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并说出描写的作用。学生通过思考比较最后得出人物描写的方法不是单一的,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这样才能使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为学生以后写与人物有关的作文打下了基础。这种比较,打破了教课文的现状,不再仅仅学“这一课、这一段、这一句、这一词”,而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知识掌握。

3辩论法

理愈辩愈明,一个问题老师从不同方面去给学生分析,虽说是面面俱到,但因为学生的主动性没调动,是老师带着走,这个知识点学生不会掌握的很好,但如果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辩论,这样就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他们也就会多方面考虑问题,答案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曹刿论战》中,教师先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鲁庄公鄙吗?然后让学生分成两组来讨论,最后大家来辩论。但在说的过程中因为曹刿说的一句话“肉食者鄙”因而认为鲁庄公不鄙的人太少了,这时老师适时的点醒一下:“当君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威信,可为曹刿一个不是当大官的人来问‘何以一战’时,鲁庄公不仅能接见他还在他面前如实回答问题,这说明什么?”学生立刻明白,这是因为鲁庄公善于纳谏,同时又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一面,要多方面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紧接着学生就从鲁庄公请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和又问战的事件中去想鲁庄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如果不是辩论全靠老师讲,学生不仅不能拓展思维,还不能记住老师的分析。可辩论却不仅能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同时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一堂课在激烈的论辩中结束,让学生回味无穷。

4延伸法

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契机。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在学《人生》这一课时,在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文天祥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坚贞志向。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人生苦短,要好好珍惜人生的时间!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让人不要自伤衰老,应该仍然像少年一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那你对人生有怎样的感慨呢?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可以用不同身份来感慨人生。学生通过思考写出了很多有深意的文字。“对于政治家,人生是一局下不完的棋,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对于学子,人生是一曲寒窗数载的歌。”……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教学迁移环节。

5练习法

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并不能完全了解。这时需要通过提问、做练习等手段来调查实情。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可抓住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有一重点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在讲完课文后我就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做: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兴趣。全文先描述物候现象;然后说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讲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因素;最后阐述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学生填完了内容,教师既检测了学生又能让学生对这一堂课内容进行一次回顾。

总之,一节课开好了头,更要收好尾,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完整且高效的课。课堂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讲究创新和变化。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143团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