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

张培丽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719400

摘要: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在老师讲授前预先了解要讲解内容的重要学习环节。掌握预习方法,有助于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预习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习变为主动,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预习指导能力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总是用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就算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无法下手,自然收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笔者认为:

一、做好预习前的启发引导

采取方法:必要交代,设置悬念,比较异同。必要交代就是交代学生有必要了解的一些知识,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作家、时代背景、作品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交代对于时代较远的课文尤为必要,但对于学生较熟悉的作家作品就没必要了。设置悬念,抓住最能激起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的问题,引而不发,激起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包括常规内容的确定和重点内容的确定。常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以下问题:1.本节课要讲的是什么内容?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新知识?3.通过预习,你发现了什么不理解的问题?4.对于本课中这些知识点或者例题,你是否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语文课中要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对内容大意的把握上,认识生字词要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音、形、义上的问题,对于学生易遗漏的生字词给予提示性指导。重点内容的确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来定。

比如在数学课中,“数与代数”的概念类的教材应重点布置一些阅读理解的预习作业,而像“数的运算”这一计算类的教材应重点布置一些练习题的预习作业,“探索规律”则应布置一些动手实验操作的预习作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内容的重点也不相同。另外,指导确定重点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既要考虑他们的共性,又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注重“因材施教”,预习才会有效。

三、向学生指导预习方法

1.掌握预习的特点、步骤。首先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时要明确目的,再按总体浏览、要点记忆理解、疑点发问、难点求索几个步骤进行。总体浏览是从整体上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要点记忆理解主要是双基内容;疑点发问、难点求索,这样既是学生挖掘过程,又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圈点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要求学生手不离笔,随时动笔勾画,对新课中自己认为重要的文字、公式或者不懂的地方做一些标志,同时做一些与例题类似的习题,发现问题,便于课堂上关注。勾画符号最好全班统一,便于交流。

3.进行预习讨论。讨论是一种启迪思维的好方法,既可以促成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