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01
/ 1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浅谈

旦巴加措

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中学旦巴加措856700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现代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要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一般而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其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实施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学生的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来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二)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价值取向变化大。具体包括: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经济利益;思维方式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思想观念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集体生活由被动追随转向主动参与;审美需求从他择转向自择;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极不成熟。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难于把握和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一)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

要建立权力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二)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各种制度,都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三)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在实践中,一是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直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二是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三是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办法,通过学生工作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构建校内德育网络。

当前各校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又要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此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二)建立校外德育网络。

要建立社区德育委员会,它是各行各业进行德育工作的横向联合网络,可以发挥各行各业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它成员广、范围大、增强了社会的可控性。这包括建立文化教育、公检法德育协调委员会,聘请文体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成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对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构建德育网络可以是区域型、辐射型、联办型,也可以是普法治安网络,社会学校联合体;社会实践网络;舆论导向网络等。

总之,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状况,从外部原因分析是社会大变革对德育的复杂影响,从学校内部原因分析是教师的德育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教师必须首先实现“内化”,即个体把思想道德纳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体系中,使之变为自己的信念并具有自主性,成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内在力量,然后在实践上促使学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驱使下,通过合理的行为方式转化为其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